人民币近期是否会升值

2006-03-31 09:25:05    第一财经日报 禹刚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美国政府再次承认中国未操控汇率 称将继续施压 国政府12月3日承认中国没有操控汇率,但也再次表示将采取各种方法,继续施压并影响中国的汇率政策。  美国财政部12月3日向国会提交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
美国政府再次承认中国未操控汇率 称将继续施压

国政府12月3日承认中国没有操控汇率,但也再次表示将采取各种方法,继续施压并影响中国的汇率政策。

  美国财政部12月3日向国会提交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认为,以《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中的判断标准来看,中国政府并没有操控汇率以获取不正当的贸易优势,以及防碍有效的资本和经常项目平衡。

  但该报告也指出,如果综合分析汇率水平、外汇储备增加、宏观经济趋势、货币和财政政策发展等因素,个别国家确有操控本国汇率之嫌,该报告没有具体说明哪几个国家。

  美财政部在报告中强调,美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持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经济、金融和市场等方面“帮助和推动”中国政府的改革,以达到促使中国采取浮动汇率政策的目的。

  该报告认为,在影响和推动中国放弃固定汇率政策的行动上,美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今后也将“积极干预”。

  该报告透露,为改善美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布什政府将采取三项措施,其中之一即为“改变一些亚洲国家目前实行的固定汇率政策”,该报告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对保持美国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该报告还透露,作为美国“积极工作”的成效,“中国央行已于9月份同美财政部开始讨论关于外汇储备管理,以及监管货币衍生品市场等问题。”该报告还引用J.P.摩根实际汇率指数报告,认为由于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中国真实的贸易加权(trade-weighted)汇率水平已升值3%。

  在11月下旬智利举行的APEC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李若谷曾代表央行,首次对美国干预中国汇率政策表示过强烈不满,当时本报记者曾致电美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这名发言人表示,“关注着李行长的讲话”,但对中国政府的这一态度“不予置评”。

  而随后在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老挝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际更是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是重大的经济政策,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令人民币升值。他还强调,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进行热炒,这项措施就不可能出台。”

  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美财政部定期报告是否有国家操控汇率以获得不公平贸易优势,影响美国的资本和经常项目失衡,并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

  受此法案鼓动,美国农业、制造业、金属业等几十家团体,分别组织了“公平货币联盟”和“健全美元联盟”以对他国的汇率政策进行干预。这两个组织曾多次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动用301条款,向世界贸易组织上诉,要求对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采取单方面制裁。

  两个月前,以来自密歇根州参议员卡尔.列文(CarlLevin)为首的美国30多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布什政府对中国在汇率方面获取的“不公平贸易优势”进行制裁。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向记者表示,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建立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加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

温家宝正面回应人民币升值舆论 重申汇率稳定

“这里,我着重讲一下目前国内外颇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温家宝总理今日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说。

坐在台下聆听温总理讲话的是来自于亚欧39个成员的财长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3个国际金融机构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高级官员。

  “我讲三个观点。”温总理说。

  第一,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这是国际上的共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确定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十多年来,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上做了大量工作,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温总理表示。

  第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和贸易发展。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使周边国家和地区减少了损失,也对亚洲和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温总理说。

  第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总的来说,我们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但是,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使各方面能够承受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不仅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温总理指出。

  温总理的讲话显然是对国际上叫嚣人民币升值舆论的正面回应。

  6月21日,美国共和党众议员菲尔·英格利希联合其他三名共和党众议员在众议院提出一项议案,要求中国必须在90天内重估人民币币值,否则,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关税。

  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召开前夕,日本财长谷垣祯一也于6月21日向外界放风说,将和中国财长金人庆单独会面,敦促中国尽快放弃固定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节前意外摸高 市场狂赶套汇末班车

“五一“长假结束后,市场还在赌人民币是否升值。5月6日,美国财政部一位官员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官员将于5月9日到访,与美国财政部官员就外汇等一系列经济和金融问题展开定期技术性会谈。

  另据高盛一位分析师评论,就算周一(5月9日)长假结束后,“人民币无动作”,市场将把眼光锁定5月18日。因为当日正是中国央行首次允许在中国境内进行人民币兑欧元及其他主要交叉盘交易。

  节前的4月29日,人民币汇率在短暂的时间内,探到了一个久违的高点。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市况”显示,当天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以8.2765开盘,最高价8.2767(未超出正常范畴),最低价8.2700,是相当长时间以来的最低位。之前五个月的底价仅为8.2762。

  在“五一”长假开始前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这一异常波动虽然短暂——《华尔街日报》称大约持续了20分钟,且没有达到0.3%的潜在波幅上限,却依然足以加大海外评论家对人民币将可能在“五一”期间升值的预期。

  不少评论人士振振有词,甚至认为中国会在不宣布任何消息的情况下,悄悄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

  当然,这一幕至今未能出现。在“摸高”的第二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回到了惯常轨道,最高8.2765、最低8.2763。而5月3日,美联储第八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调高25个基点至3%,也再度间接减轻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由于长假期间外汇交易闭市,记者未能联系到相关部门就此作出评论。

  但无论如何,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指的“出其不意”的汇率调整到来之前,升值依然是中国金融的最热门话题。而升值预期制造出的套利空间,亦让市场投机者追逐不止。

  周是一家跨国公司大陆分公司财务部的外汇分析员,他的一份日常工作是:根据集团的海外分公司在人民币NDF市场上所签下的人民币兑美元无本金远期合约(NDF合约),与国内银行签订相应的远期结汇合同(DF合约),以对冲海外公司人民币NDF合约的风险,并通过其中的汇兑价差来实现套汇。

  所谓NDF(Non Deliverable Forward),意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与一般的远期交易不同,NDF是客户与银行约定远期汇率及交易金额,并于未来指定日期,就先前约定汇率与即期市场汇率之差价结算差额,而无须交割本金。它是国际贸易企业针对有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为规避汇率风险所衍生出来的金融手段。

  NDF的市场成交金额每笔多大于1000万美元,一般在5000万美元左右,1亿美元以上的较少;保证金约为合约金额的10%左右。该金融衍生品的核心观念在于交易双方对某一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不同,一般只能由海外银行承做。

  与之对应的是国内远期结售汇,业内人士又称之为DF(远期外汇契约,Foreign Exchange Forward Contract)。中国银行的网上宣传资料这样描述远期结售汇:为企业锁定当期外汇成本、保值避险的金融产品。具体做法是客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企业将外汇卖给银行)或售汇(银行向企业出售外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售汇业务。

  NDF与DF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无本金远汇合约,而后者到期后需现汇交割。

  自2003年9月至今,周所在的公司在人民币NDF市场和DF市场进行了多次操作,累计签约DF与NDF各达17.5亿美元,获得1.24亿人民币的净利润。

  “我们公司是以进料加工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每年进出口额达到几十亿美元,所以汇率风险是我们必须得规避的。”周说,“在人民币NDF市场上进行操作,不但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而且当海外NDF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强,导致NDF贴水大幅度上涨时,DF市场与海外人民币NDF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将会产生价差,套汇的空间就出现了。”

  对他所在的这类跨国公司来说,要在NDF市场和DF市场上进行套汇操作,同时规避汇率风险,先得测算公司未来经常帐下的外汇收支情况,以确定在海外NDF市场上签的人民币兑美元合约的金额与期限;待海外公司签下NDF合约后,国内公司再与国内银行根据NDF合约签订相应的远期结汇合同。

  “之所以要先签NDF再签DF,是因为两个市场的容量不同,DF市场我们是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签约,市场容量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无限的,有多少NDF就能签多少DF;而NDF的签约量则受限于人民币NDF市场的成交量。”周解释说。

  这样,通过在DF市场上卖出美元,在人民币NDF市场上买入美元,无论未来的汇率变动如何,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额是不变的,只要到期实现交割,收益就将顺利实现。

  例如:2005年4月26日央行公布的美元兑人民币基准汇价为8.2765,而路透社公布的1年期人民币NDF贴水4650点,即NDF市场预期1年后人民币将升值5.6%左右,汇率达7.8115。同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的1年期远期结汇汇价为8.0107,DF与NDF的汇价差额为0.1992。

  此时,企业只要在NDF市场上以7.8115的价格签定一份1年后交割的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人民币兑美元NDF合约,同时在DF市场上签下相同金额、交割期限,但是汇率为8.0107的结汇合同,则无论人民币币值如何变化,企业到期实际结汇后均可获利人民币199.2万元。

  实际上,作为一家进料加工型外资企业,周所在的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公司并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升值将影响其产品的竞争力。不过,如果充分利用好NDF市场和DF市场的套汇操作,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公司而言不啻于“飞来横财”。仅4月26日一天,周所在公司的人民币NDF成交即达1.2亿美元。

  “我们可以通过DF来对冲风险,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强,对公司外汇保值与增值越有利。”周称,“一旦人民币真的升值了,我们也就没有套利空间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国实行“支付结汇制度”,企业申请办理资本金和外债结汇应基于真实的交易需求。“公司远期结汇的外汇都是未来经营收入与采购支出的头寸,是为了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周说。

  追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源头,自2003年6月美国财长斯诺表示美国政府鼓励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后,NDF市场开始出现大幅度波动,一年期的人民币NDF贴水一度保持在2000点以上,国际市场开始炒作人民币升值。

  然而,中国政府对汇率改革态度明确,人民币NDF贴水开始一路走低。2003年10月,人民银行调高了人民币兑美元的远期汇率,DF与NDF的套汇空间更小。至2004年7月底,人民币NDF贴水一度跌至900点。

  到今年3月,国际游资眼看人民币短期内升值可能性不大,而美元将持续升息成为市场共识,于是热钱开始大规模撤离香港,人民币NDF汇价与远期结汇价逐渐持平。

  近来,受美国参议院“汇率报复案”等因素影响,炒作热潮再度上涨,人民币1年期NDF贴水最高达到4925点,即预期一年后美元兑人民币7.784,同日1年期美元结汇利率为8.0107,DF与NDF价差达到2267点,创下2005年最高价差。

  业内专家认为,2003年热钱流入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套利考虑:2004年3月29日,美元一年期LIBOR为1.3%,而同期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98%。这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只需要贷出美元,然后按照官方固定利率兑换成人民币,存入内地银行,就可以获得存贷差。

  不过,2004年6月份至今,美联储连续8次加息, 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升到3%。如4月27日,美元一年期LIBOR为3.73%,而当天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这意味着原先进入内地兑换成人民币的热钱,已经没了套利空间。

  2004年,中国资本项目盈余较上年增长1倍以上至1??107亿美元。对于其中主要扣减外商投资和净证券投资之后,约270亿美元的误差及遗漏项余额(较上年增加约50%),分析师认为大体可以反映投机性资金的流动状况。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