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并购大幕刚开启 整合乃大势所趋

2006-06-05 13:41:47    证券时报 于海涛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6月1日,宝钢举牌邯郸钢铁,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投资者尽管对全流通市场下的并购重组早有预期,但对股改尚未结束之际二级市场便开打收购战仍然始料未及。可以说,宝钢收购邯郸钢铁以及邯钢的反收购,预示着钢

    6月1日,宝钢举牌邯郸钢铁,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投资者尽管对全流通市场下的并购重组早有预期,但对股改尚未结束之际二级市场便开打收购战仍然始料未及。可以说,宝钢收购邯郸钢铁以及邯钢的反收购,预示着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大幕已经开启。   


    钢铁业整合乃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钢特行业有大大小小的钢厂140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行业如同一盘散沙,竞争十分激烈,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在国外钢铁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把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拱手让人。在此情况之下,国内钢铁行业大整合可以说已经是大势所趋。


    首先,主要钢企做大做强,有利于掌握铁矿石定价权。这可以说是钢铁行业最主要的现实利益之所在。中国单个的钢厂力量较弱,2004年,我国排名前15家企业钢产量仅占我国总产量的45%,而日本前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则占到全日本钢产量的75%,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韩国仅浦项一个企业就占据了韩国65%的份额,法国的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日本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就在于其大钢厂实力雄厚,更容易团结一致,协调对外。从铁矿石的几次谈判来看,国外一些钢铁企业屡次搅局中国矿石谈判,关键就是其产业集中度高,产品附加值高,成本低,而抬高矿石价格可以对中国钢铁行业造成实质损害。


    其次,钢铁行业整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集约度,改善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2005年钢产量来看,中国位居世界第一,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87%,理应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我国1400多家钢厂却没有一家具有绝对垄断地位,企业恶性竞争,产能过剩,处于粗放经营阶段。钢企不具有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说,还由于欠缺规模优势,企业产品始终在低端徘徊。可见,钢铁业重组有利于行业重新布局、汰弱留强,向高效、低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再次,国外大型钢企进入中国,迫使国内钢铁行业加速整合。从去年开始,国外资本加快了进入国内钢铁企业的步伐,国际钢铁巨头米塔尔集团继去年出资25亿元收购37%的华菱管线股权后,据悉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收购其它钢企的计划;另一国际大鳄———世界第二大钢铁巨头阿赛洛钢铁集团也成功进入莱钢股份。


    收购战牵动市场神经


    其实,钢铁业整合早已经开始,比如武钢、鄂钢与柳钢的整合基本“水落石出”;新唐钢集团已正式成立;首钢结合搬迁实施的重组也在进行之中;宝钢与马钢和八钢之前已经结成联盟……宝钢收购邯钢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震动,主要还是由于这是股改全流通后的首家二级市场收购兼并行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宝钢集团收购邯钢也仅是二级市场收购战的开始。


    一方面,有分析人士认为宝钢收购邯钢是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宝钢集团先在市场收购15722.39万份邯钢JTB1,行权后可占邯钢总股本的5.69%,其后又于二级市场举牌邯钢宝钢13819.6646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5%,至此,宝钢集已持有邯钢超过10%的股份,可见宝钢集团是有备而来的,估计仍有后续动作。可以说目前宝钢集团处于有利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尽管在邯钢已经对收购做出强烈反击的情况下,宝钢控股邯钢的可能性不大,但毋庸置疑的是,宝钢已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对于以后的铁矿石谈判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宝钢在收购邯钢之前,已经在二级市场有所“动作”,目前宝钢已经持有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股份,且均为2006年新进,这些公司有G济钢、莱钢、南钢、G酒钢、G安钢、G马钢、G广钢以及G八一。其中宝钢集团已经共持有3300万股G济钢,占总股本的11.62%。可见宝钢对钢铁行业整合的蓝图已经绘就,并且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但同时我们从宝钢持有如此之多的钢铁业上市公司股份可以看到,宝钢也不一定完全为了对这些公司进行控股,有可能只是为了横向结盟的的需要。


    但无论如何,宝钢收购邯钢的效应将在二级市场持续扩散,其他钢铁行业在宝钢先行一步进行整合的情况下,将不会轻易“投降”,要么被动反收购,要么主动出击进行重组。可以预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好戏还在后头。


    投资者将因此受益


    无论是为争夺控制权还是为横向联合,对于投资者而言,钢铁行业的“大动作”都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从香港几大收购战的事例中可见,投资者都将因此获益:1978年,船王包玉刚与长江实业李嘉诚争夺九龙仓控制权,最后李嘉诚退出,包玉刚控股英资九龙仓成功。在此期间,九龙仓股价从大约10港元涨到30多港元,投资者获益不浅。但投资者也要看到,目前情况与当时有所不同,投资者一味跟风也有很大风险。因此,把眼光放到其他钢铁股的并购机会上,不失为较明智的选择。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