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无碍业绩增长 工行半年利差收入350亿

2006-07-18 09:54:14    上海证券报 唐昆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上半年工行不含贴现贷款新增1462亿元,同期累计发放贷款却高达10447亿元,高度的贷款流动性使工行成为宏观调控下国有银行的成功范本。 今年以来为遏制经济过热的趋势,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

   上半年工行不含贴现贷款新增1462亿元,同期累计发放贷款却高达10447亿元,高度的贷款流动性使工行成为宏观调控下国有银行的成功范本。


    今年以来为遏制经济过热的趋势,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影响力几乎席卷了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和行业,而银行业无疑是其中最受影响也最为关注的行业之一。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其绝对主导的行业地位,而且身处改革的风口浪尖,更是迎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然而,从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表现来看,股份制改革的成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上半年工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稳健快速的商业化发展节奏,成为四大国有银行在宏观调控格局下的一个缩影。


    利差收入350亿 营业净收入增长27%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市场上有一种看法:认为宏观调控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而工行的数据显示,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防范信贷风险,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最终可促进效益提高。


    上半年,工行在核心业务即信贷业务上实施了三大方针:一是适量增加贷款投放,二是加快贷款周转增加贷款的实际供应量,三是在调控中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保证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该行大力提高非信贷资产的收入水平,发展各类中间业务,以促使收入多元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实现存贷款利差收入350亿元左右,同时上半年工行在收入方面出现了一个重要“拐点”:即资金交易类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加在一起超过存贷款利差收入12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工行日益重视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的提升,该行在贯彻宏观调控中防范信贷风险、调整信贷结构以保证盈利水平。工行上半年成功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的双下降,收益有大幅提升,营业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


    新增信贷1700亿 增速低于平均水平


    作为全国最大的信贷银行,工商银行在控制信贷总量上为国家宏观调控做出了贡献。截至2005年底,工商银行人民币贷款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的占比约为16%,维持这个比例,该行今年上半年大概需增加约3000亿元的贷款,而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人民币贷款新增1683亿元,与前三年同期的平均贷款增量相当。


    与此同时,信贷增速放缓却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和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随着资产质量的改善和客户结构的优化,工行的贷款周转速度不断加快,使该行可以通过加快贷款的周转速度实现贷款累放量而不是余额的大量增加。


    例如今年上半年该行不含贴现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62亿元,而同期该行累计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不含票据贴现)却达到了10447亿元,满足了客户融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上半年工行个人贷款余额新增188亿元,但累计发放数却达到了1250亿元。贷款流动性加强意味着贷款投放的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保证银行的贷款收益。


    同时,工商银行还大力发展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替代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今年上半年,工行就承销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156亿元,短期融资券业务使该行的业务领域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业务延伸。


    工行的贷款发放相当平稳。从月度分布看,工商银行1至5月份本外币各项贷款的增量依次为:665.84亿元、128.77亿元、349.84亿元、263.30亿元、166.13亿元。


    从投放节奏上也可以看出工行较好地贯彻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而且贷款均衡性的提高直接意味着银行日均生息资产的增加,从经营角度讲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小企业、个人消费贷款新增500亿


    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信贷政策导向,严把各类贷款的投向,充分发挥信贷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保证贷款流向对经济发展、对行业调整、对居民消费有利的领域和客户。


    上半年工行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项目、企业短期融资、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领域。上半年工行优质项目贷款新增了900多亿元,小企业贷款新增309亿元,票据贴现增加221亿元,个人消费类贷款增加188亿元,分别占新增贷款的58%、18%、13%和11%。


    截至今年6月底,工商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了1100亿元,较年初增加309亿元,同时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还低于全行各类贷款的平均水平,质量优良。小企业贷款正日益成为工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工商银行从国家信贷政策和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原则出发,平等对待各类小企业,重点支持生产优质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并严格限制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小企业。


    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为此工行从大量风险因素中筛选出能够反映小企业及其融资风险特征的指标,研究制定了全新的小企业评级、授信管理体系。该行还重新设计了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摸索新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构建新的市场拓展和业务营销模式。


    目前,工行能够为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循环贷款、账户透支贷款、打包贷款及保理业务等贷款类产品,也可以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国际贸易融资、票据贴现、保函等表内表外金融产品。


    过剩行业贷款持续减少


    近年来,工商银行逐步完善信贷政策,通过下发行业信贷指导意见,对19个行业的信贷投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覆盖了存在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涉及目前存在较大市场进入空间的行业。


    工商银行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对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督促分支机构加快从产能过剩行业和劣质市场退出。同时,通过信贷科技管理系统,加强对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采取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录入授信额度、按月监测退出进度等措施,督促有关分行加快从有关行业的贷款中退出。


    2005年下半年,工行对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1个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余额仅增长了100亿元左右。在这些行业工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截至2005年年底,工行对这11个行业的贷款的不良率平均为4%,比2005年6月末时下降了0.3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工行对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又比年初减少了1.13亿元。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加强了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公路、铁路、电网和港口等行业的信贷政策,支持石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中优质客户的信贷资金需要。


    2002年,工商银行组建了行业分析中心,该中心长期、系统、规范地开展行业分析活动,通过统一收集、整理与行业分析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源,并按照建立开放式行业数据库的思路和模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


    行业分析中心通过开展分析活动,实现对目标行业总体情况的把握,分析行业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关信贷政策建议,对目标行业进行跟踪监测、连续分析和动态预警,逐步建成专业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行业分析工作机制,为该行办理各项信贷业务提供了及时、全面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和分析报告。


    工商银行先后制定发布了钢铁、公路、电信、民航、开发区、电解铝等行业的信贷指导意见,提出进入、维持、限制或退出的行业信贷政策,控制行业融资总量以规避信贷风险和贷款过度集中风险。


    截至6月末,工行贷款余额最大的前3个行业依次是:制造业,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除此之外,工行还从品种、期限、客户、区域等各个方面加大了贷款结构调整的力度。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类贷款余额532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16%。(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