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对话周鸿祎:中国为何没有Google?

2010-06-02 15:58:58    《中国企业家》 王长胜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受《中国企业家》邀请,二位做了一个对话:与美国相比,中国创业创新环境的掣肘在哪里?文化基因?市场环境?这之中,投资人有什么责任?企业家又何为?

  邓锋:在美国,创新型的小公司除了长大上市,还有一个路可走,就是卖掉,可是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周鸿祎: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喜欢做收购,你看看比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在收购上花的钱是多少?他会想,与其用几千万元去收购一个小公司,宁可去挖你的人,摧毁你的团队,给个几百万就行了,实在不行,我找一拨人和你干一样的事,反正我有流量,活活把你压死,这种文化就导致投资小公司的风险就大了很多,所以,在中国,小公司很难卖。我觉得,只要有腾讯,VC投资互联网的风险就高了很多。在美国就不一样,他承认术业有专攻,承认人的价值最大,所以,大公司宁愿把小公司的团队买进来。这样,小公司虽然没有实现上市,但是也实现了资本退出,这样对投资人也是有回报的,这是一个良性刺激。

  邓锋:为什么中国小公司很难卖,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有个文化,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公司虽然小,但是我做老板,如果卖给你,是去给你打工,这种心态,也导致中国小公司很难做大。

  周鸿祎:可能也有大公司会想,我收购了小公司,买了你的团队,你要跑了怎么办,这也是很大的风险。以网游为例,投资网游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人的风险,因为开发网游不需要一个很大的平台,我只要挖来你的主创、主程,然后把以前做的东西带出来,很快一个游戏就做出来了。所以,很多人宁可自己干。不过我是觉得,有些创业者如果能加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可能会干出更伟大的事。比如Android,本来是几个人单干的,如果不被谷歌收购,肯定没有今天的成就。它卖操作系统,肯定卖不过诺基亚和微软,如果做免费又支撑不了收入。但是,它在谷歌的平台上,实现了对手机工业巨大贡献和颠覆。

  腾讯们的角色

  邓锋:中国缺乏双赢文化,尤其是那些大公司,不注重建立共生系统,对整个创新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周鸿祎:谈到共生系统的建立问题,大家都谈腾讯,就像反皇帝似的,其实不是反皇帝,而是反对别人当皇帝,都想自己当皇帝。中国很多公司的合作性的确比较差,我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做的就等等再做,反正最好是自己做,基本上是一个零和游戏,都希望自己一做,别人都死掉。这不是一个合作的理念。而在美国,Twitter起来后,很多公司围绕它做事情,形成一个共生系统。在中国呢,就会出现很多“Twitter”,相互竞争,而不是要建立一个上下游的共生系统。

  大家都担心腾讯是有充分理由的。互联网公司成功关键在于流量,流量有三个指标:流量大、黏性强、获取成本低。有这三点,做什么都行,而腾讯有巨大的、有黏性的、低成本获取的流量。你出来一个创新的东西,他看你成功了,他也自己做,比如QQ开心农场。这样的话,对其它创新型小公司的伤害是巨大的。在美国,小公司不一定只靠自己的流量,它可以嫁接到别人的流量上来做,美国有一个共赢文化,大家比较喜欢合作。而中国就缺乏这个共赢文化,基本上都是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别人的利益最小化。

  还有一个更坏的例子就是电信运营领域。虽然互联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可还是出现了很多家很大的上市公司。但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电信运营商寡头垄断,又没有建立共生系统,只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几乎没有其它公司生存的空间。

  周鸿祎:这可能跟目前中国所处的商业阶段有关。在美国,早年的蛮荒时代,也是比较血腥的、赤裸裸的竞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家逐渐发现,只要你本分地守住自己的一块地方,就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如果你总想着把别人干掉,反倒更容易失败。中国现在呢,还处于早期阶段,感觉机会特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把别人干掉,就像囚徒困境,如果我们俩不合作都能利益最大化,那一定不合作。

  我觉得现在中美两国公司还是境界不一样。美国大公司贡献了很多开源的东西,这也是美国的力量。中国很少公司贡献开源,而是拿来别人的开源改成自己的。美国也有谷歌、苹果这样的巨无霸,但是它并不妨碍创新。比如谷歌虽然有巨大的流量,但它从来没想要做一个站内搜索,自己建立一个门户,把流量倒过来。所以,才会有Chrome,才会有Android,这对它自己有巨大收益之外,对整个行业是有巨大贡献的。你看中国的领先公司,它才懒得去创新,等你小公司做得差不多了,它再做。

  邓锋:的确,国内互联网对于一些小公司的机会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大公司可以采取后发制人的方式打败别人。但是别的行业不是这样,比如比亚迪做汽车电池,别人也可以做,比亚迪就是打不死它。

  周鸿祎:谈到巨无霸的问题,有一个现象:最近两年,在互联网、电信等领域有几个公司,跟政府关系走得比较近,很快就成长起来。所以总有人问我,这种背靠政府资源做企业会不会成为未来一种趋势呢?我觉得,目前成功的都是个案,历史证明,这种靠人脉而不是靠人气的生意,在中国真正长大的不多,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你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但是你如果很依赖,那你就很脆弱。

  邓锋:至少在互联网领域不必担心国家队的问题,比如,人民网、新华网,还是做不过新浪、搜狐吧,包括视频领域,国家也投资做视频,但是还是干不过其它企业。

  周鸿祎: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国家队的那些人能像我们创业者这样一天工作12个小时吗?时刻都在思考工作的事情吗?不可能。我还是觉得市场的力量是最大的。

1 2 3

人物
人物名称:
总裁指数:
总裁指数涨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