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零排放登山就是一场秀

2010-08-11 09:30:39    第一财经日报 孙杨 牛智敬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问题不在是不是秀,而是在于这种秀是不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这种秀是不是起到什么积极的意义,或者相反。只要作秀是在讲环保,那又怎么样?你不能人家还没做呢,你就在道德上探讨他的动机。”

   “问题不在是不是秀,而是在于这种秀是不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这种秀是不是起到什么积极的意义,或者相反。”

  只要作秀是在讲环保,那又怎么样?你不能人家还没做呢,你就在道德上探讨他的动机。我觉得反而把环保抬得太高。这样的结果是很难去做的。”

 

  见到王石的时候,距离他再次登顶珠峰已经过去两个多月。5月22日,60岁的王石带领一支“珠峰零公里行动”登山队在尼泊尔一侧登顶珠峰。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登山秀。在珠峰的北坡,15名登山队员进行垃圾清扫工作。在珠峰南坡,王石带领一支登山队登顶珠峰。门户网站对此进行全程报道,王石不断在山上发来微博和博客。

  8月2日,在万科北京办公室,休整了两个月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坐在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对面。他并不讳言“零公里行动”是一场“秀”。

  “当然是秀。你如果说不是秀,那本身这个行动就是失败的。问题不在是不是秀,而是在于这种秀是不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这种秀是不是起到什么积极的意义,或者相反。”王石说。

  环保是下意识的行为

  王石并非天生的环保爱好者。他并不忌讳讲,自己和万科对于环保的追求,是在对自身爱好和企业竞争力探索中形成的。

  1998年,登山爱好者王石在进行登山训练时,因为要固定绳子,打电话给登山协会要几个固定用的岩钉,现任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的李致新当时接了这个电话。“你要岩钉做什么?”“固定用啊。”“你不要用岩钉,因为用岩钉就会造成对自然的一种破坏。你最好能在山上找到碗口粗的树,把绳子捆到树上,这样对自然不会有任何破坏。”

  这个回答对王石的触动很大。王石坦言,自己并不主动去讲企业家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对于环保的追求,更多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形成的下意识行为。

  这种坦诚也体现在他对万科房地产思路的阐述上。万科一直提倡的住宅产业化以及绿色建筑,也是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的。这一切都是出自公司战略的考虑,只不过切合了大趋势。

  “无论从企业发展还是从政府规范方面,都必须这样做。”王石说,“如果说未来是讲绿色环保,万科规模这么大,如果等到政府限制的时候,消费者转而接受绿色产品的时候,万科再转也来不及了。我们必须打前站,这是万科的一种考虑。”

  作秀总比无为好

  今年5月的 “零公里行动”是王石刻意推广的一次环保活动。

  这次活动中,凡是登顶珠峰的人要做到垃圾的零排放,要将自己在登山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带回,到山下还要进行垃圾分类。结果很让人欣慰,通过南坡北坡两支队伍的共同努力,共从珠峰的极高海拔清理下3.44吨生活垃圾、346个瓦斯罐、0.5吨可回收垃圾、770米攀登用绳、62平方米残余帐篷布、167个氧气瓶,并对清扫下来的垃圾全面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回收。

  除了珠峰行动,万科将发动全国上百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并且与腾讯合作,在网络上向网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目前这个活动的点击率已经超过1亿。

  王石说,这次行动是对日本的谷口先生的一个回应。从1923年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到现在已将近9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类给珠峰带来的垃圾有700吨之多。大概在五六年前,日本一个叫做谷口的年轻人就提出,在登山过程中拾捡垃圾,不要再给珠峰增加负担。去年王石便有了这个打算,而且要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把影响做大。

  在极端地带做环保,有不少前辈进行着很有意义的尝试。探险家罗伯特·斯旺曾经到达南北两极,他在南极看到了臭氧层空洞,而在北极,因为气候变暖使冰层融化,他的探险队差点全军覆没。从2002年开始,斯旺亲自带领志愿者多次赴南极,花费了5年时间清除了俄罗斯科考站及周边区域约1000吨垃圾。

  在环保几乎已经成为人们见面问候语的今天,明星和企业家纷纷加入宣传环保的行列,这些做法也遭来一些质疑。普遍观点就是,大家不过是以环保的名义在作秀。

  “至于讲有人作秀,我说只要作秀是在讲环保,那又怎么样?你不能人家还没做呢,你就在道德上探讨他的动机。我觉得反而把环保抬得太高。这样的结果是很难去做的。”王石说,“网络时代就是什么汹涌而来的东西都会呼啸而去。你不要担心是不是假的,我的担心是能不能持续。”

  铭牌事件:关于生死的思考

  王石近些年不断提及的词就是“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中国企业家群体。由于有意识地将自己脱离于公司日常运营,又不断地到世界各地旅行、游历、探险,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索人生。

  去年当王石出版“灵魂三部曲”第二部《徘徊的灵魂》一书时,刚刚经历了“拐点论”和“捐款门”的他,更多反思的是万科“规模加速度”的发展模式,以及试图探寻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源泉。

  现在耳顺之年的他,更多思考的是一些人生最本质的东西,比如生死、比如信仰。

  在专访时,他给记者讲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2008年,他去攀登希夏邦玛峰时,山鹰社正好到希夏邦玛给2002年5个遇难的学生立碑。

  山鹰社的人给5个学生做了不锈钢的铭牌。王石站在那里试图拍下这个纪念碑,但结果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影像刚好投射在铭牌上。

  “那一瞬间我很震撼,我觉得我与5个学生冥冥之中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当时我想到了死亡。而我对此并不忌讳,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生生死死。”王石说。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