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外储考验中国政策智慧 藏汇于民引关注

2006-04-06 12:36:51    瞭望新闻周刊 梅新育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随着中国跃居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外汇储备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外汇缺口已不能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而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影响却日益暴露。如何对此加以调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文章称, 2005年

    随着中国跃居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外汇储备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外汇缺口已不能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而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影响却日益暴露。如何对此加以调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文章称, 2005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量已被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格局在中长期内蕴藏着较大的风险,而要遏制外汇储备增长失控,则需从三方面着手,即降低贸易顺差增速、遏制国际游资内流、通过新的外汇管理制度避免国际收入顺差全部转化为官方外汇储备增量。


  在抑制外汇储备增长的过程中,还应当牢记,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多元的,而且多元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宏观调控的公认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此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希望不断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我们的“赶超”目标。在上述目标中,抑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即对外经济平衡)与价格稳定目标是统一的,但抑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的努力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提升产业结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权衡。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正当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在全世界坐二望一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这番表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所谓“藏汇于国”,在中国体现为“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无论是对中国稳定其国民收支,还是对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都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一方面外汇储备规模过高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另一方面,跃跃欲试希望进一步投身全球竞争的中国企业也希望尽可能减少对其资金运用的约束,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取向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确实正当其时。


  转变的具体内容,则应包括逐步将强制结汇制改为意愿结汇制,提高居民和企业合法持有外汇的数额和资产种类,逐步开放对外投资,实现资本流入、流出大致同等的监管力度。


  近两年来,从提高公民出境合法兑换外汇限额和携带人民币限额,到开放居民个人依法向境外转移资产,到提高企业外汇留成比例,已可看到这种政策取向正逐步走向现实,吴晓灵的这番表态只是用更加生动的语言把正在发生的事实表述出来而已。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