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入股助推东南战略转型 11款车型成重要砝码

2006-04-11 09:35:13    新华网 杨小林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一直以技术合作、授权生产等方式与国内汽车制造商打交道的三菱汽车,除了以合资的方式 与国内汽车企业“联姻”,似乎找不到更直接有效的办法可以让这家深陷财政困境的企业重振雄风。而随着三菱入股东南汽车的谈

   一直以技术合作、授权生产等方式与国内汽车制造商打交道的三菱汽车,除了以合资的方式
与国内汽车企业“联姻”,似乎找不到更直接有效的办法可以让这家深陷财政困境的企业重振雄风。而随着三菱入股东南汽车的谈判进入收官阶段,去年1月制订的围绕中国市场而展开的“三菱汽车复苏计划”也有望提速前进。


    ■合资计划本月公布 三菱股比瞄准1/3


    三菱汽车北京事务所所长远藤裕己向记者解释道:“三菱入股东南的具体事宜我们将在本月中旬适时公布,届时有关各方将会就此事详细解答媒体关注的所有问题。”而据东南汽车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菱与东南方面将会在明天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并于当天宣布合资事宜。


    一旦三菱成功参股东南,这家由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和台湾裕隆集团旗下的中华汽车双方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股权结构将发生实质性变化,而东南汽车也将成为三菱继湖南长丰汽车之后国内第二家合资伙伴。不过,在三菱实现直接参股东南汽车之前,前者通过与中华汽车的合资组建中华三菱,已经间接持有东南6.99%的股权。而此前,三菱方面一再宣称,将直接出资吸纳东南约20%~25%的股份,再加上间接持有的6.99%股权,三菱未来将合计持有东南近1/3的股权。


    不过,按照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股权不能少于50%,因此三菱所吸纳的部分东南股权只能从另外一个合资伙伴———中华汽车手中获取。因此,有资深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三菱入股东南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三菱与中华之间展开的博弈,因为东南方面一直希望三菱能早日完成股权收购计划。”


    ■现金流不畅 三菱或以更多新车入股


    不过,一位来自东南汽车内部人士却不无担忧地表示,目前仍然处在亏损中的三菱汽车能否拿出足够的资金来收购东南的股权还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看来三菱希望通过引入更多的车型,来抵消因收购东南股份而造成的资金压力。”该人士同时指出,根据三菱此前制订的计划,为了实现2008年在中国市场销售22万辆三菱品牌汽车的远景目标,三菱方面计划在2007年之前累计向中国市场投放11款新车,其新车在短时期内投放密度之大不禁令人咂舌。


    不过,三菱将以新车型替代部分资金来收购东南股份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三菱北京事务所的官方证实,远藤裕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以“目前还不方便作答”为由拒绝对此作出评论。然而,据三菱汽车官方网站公布的2005上半个财政年度(4月至9月)报告显示,其半个财年的亏损已经接近全年预期的亏损额度,因此整个财年下来三菱的亏损可能比预期的更加严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以更多新车型的方式参股东南,在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情况下完全靠三菱汽车出资完成收购计划似乎不太现实。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三菱将以现金收购或者其它何种方式入股东南,相信这个月就能见分晓,因为按照日本企业执行的预算制度,从本月开始就应该纳入2006财年计划。”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南有望成功转型


    对于三菱汽车的入股,是东南方面期盼已久的事情。其实在东南推出第一款以三菱传奇战车蓝瑟EVO为原型的轿车———菱帅之初,东南便确定了借助于合资伙伴台湾中华汽车与三菱汽车的密切合作,转战轿车领域的企业转型战略。但是由于三菱汽车复兴之路漫漫,而忙于自救的三菱根本无暇顾及其合作伙伴的战略意图,因此东南汽车在新轿车车型的引进以及换标三菱等关键事情上只能被迫延迟。


    三菱的加入,无疑给了正处在转型阵痛中的东南汽车一针催化剂。东南汽车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三菱入主后,东南汽车所有的乘用车将“名正言顺”地挂上三菱的商标,而首款披挂三菱车标的则会是今年年中推出的三菱蓝瑟。在东南规划的产品线中,蓝瑟一款是高于菱帅、低于戈蓝的中级轿车。除了蓝瑟,更高级别的戈蓝轿车也将于今年下半年适时推出,而且,传闻去年底刚刚在台湾上市的紧凑型SUV车型Zinger以及菱绅台湾版原型车Savrin也将随后导入东南。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