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企业家的背影

2011-10-13 11:07:06    投资中国网 周健 肖芳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他们在“前无古人”的艰苦条件下,凭着自己的一份胆识、一种敏锐、一点执著,甚至还有一些不服输的企业家精神,打造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出身寒苦、历经磨难;披肝沥胆、敢作敢为;专注实业、求大求强;专断与自信集于一身,保守与创新合为一体;商业直觉大于知识储备,个人性格等同于企业性格……这是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共同的特质。他们在“前无古人”的艰苦条件下,凭着自己的一份胆识、一种敏锐、一点执著,甚至还有一些不服输的企业家精神,打造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他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时光荏苒,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永远地走了,有的或隐或退,或二次出征或振臂高呼,这样一种蔚为壮观的场景,注定将成为历史的绝响。

  这是一个没有被历史遮蔽的人物。

  令人称奇的是,他去世了十年,不仅让一个企业铭记,同时也让一个城市、一个行业追怀,更让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企业家经常挂在嘴边。他的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开得轰轰烈烈。

  刘炳银,新飞电器原董事长、总裁,就这样在2011年9月以浮雕般的形象再次被细雨裹挟、洗涤并氤氲。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他所处的历史阶段、他所属的体制、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他更像是一个令人称道的创业者、创业家。

  创业家,是的,如果看看他那个时代的同道,我们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出身寒苦、历经磨难;披肝沥胆、敢作敢为;专注实业、求大求强;专断与自信集于一身,保守与创新合为一体;商业直觉大于知识储备,个人性格等同于企业性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创造英雄的年代,注定他们成为一个相对特殊并难以“复制”的人群。

  刘炳银走了,与他同时代的高凤来、彭作义、乔金岭(黄河旋风)、王均瑶等人也走了,但更多的第一代企业家却依然以年迈的脚步,为各自企业和时代经济的发展作着丈量。他们或隐或退,或二次出征或振臂高呼,这样一种蔚为壮观的场景,注定将成为历史的绝响。

  创业家

  面容平静、安详,“挂”在墙上的刘炳银把忠厚、微笑留给了后来者,也把他的不可超越的创业者精神和睿智的战略思想留了下来。

  2001年9月15日,刘因患胃癌去世。61岁,颐养天年的岁月并没有等到。彼时,新飞冰箱已经跻身中国冰箱业的“四大家族”之三,与新加坡丰隆集团的“蜜月期”已走进第七年。正当辉煌。

  “辉煌的业绩”自然为刘炳银的身后名做了几乎是无法撼动的定格。2011年9月15日,在数千人参加的“新飞创始人刘炳银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当地主要领导就对这位“新乡市工业界改革创业的先行者”“中国家电界著名的杰出企业家”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出身寒苦、历经磨难;披肝沥胆、敢作敢为;专注实业、求大求强;专断与自信集于一身,保守与创新合为一体;商业直觉大于知识储备,个人性格等同于企业性格……这是生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共同的特质。他们在“前无古人”的艰苦条件下,凭着自己的一份胆识、一种敏锐、一点执著,甚至还有一些不服输的企业家精神,打造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他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时光荏苒,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永远地走了,有的或隐或退,或二次出征或振臂高呼,这样一种蔚为壮观的场景,注定将成为历史的绝响。

  “刘炳银以企业家特有的非凡胆略和睿智率领员工主动走向市场,创建了新飞电冰箱厂。从1984年艰难起步搭上冰箱行业的末班车,到跻身全国冰箱、冷柜行业的前三强;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型军工企业,到跻身于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到创建中国名牌,新飞实现了一个内陆企业的传奇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炳银为新飞,为新乡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家电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

  一个人创造了历史,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企业界发生的事实。刘炳银本人生前就曾得过诸多荣誉和奖励,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企业家一样,获得的集体性崇拜无以复加。如果承认企业家是稀缺资源,那么,像刘炳银这样的体制内“创业者”,尽管莽撞、胆大、多凭经验做事,但由于敢冲敢干,因而,被尊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乃至成“仁”成“圣”,就是题内应有之义。

  但时光荏苒,如今的纪念者更看重的是他的创业功绩和奋斗精神。这里面有恩泽,有点“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味,但成王败寇,像春都高凤来、长虹倪润峰、安彩李留恩、南德牟其中、飞龙姜伟等人,他们的名字就经常在高校EMBA的课堂上被指责、被批判,一定程度上与耻辱相连。刘炳银这次又“回来”了,此时,正值合资17年后的新飞电器业绩连续下滑、高层不断震荡的关键时刻,他的创业精神和高风亮节,再次被高高祭起,成为凝聚企业上下人心的“魂”。

  其实,诸多功绩凝聚成数字,就是以下表述:“20年间,新飞由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型军工企业,一跃成为资产总额达30亿元、累计实现利税24亿多元的现代化大型家电企业。”

  类似的“盖棺定论”,在许多企业家身上几乎已成了范式。如去年从许继集团卸任董事长职务的王纪年,人们对他的评述也凝结为:“王纪年所作的贡献,是将一个1984年时年销售收入仅1920万元的小厂,打造成2008年销售收入80亿元的大集团,24年间,收入约翻了400倍。”又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等人,在家电行业内,他们要么被冠以“家电教父”“管理巨子”,要么被尊称为“市场急先锋”“行业领跑者”。

  的确,望一望他们日渐苍老的背影,联想一下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我们会说,无论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经历了哪些荣辱沉浮,他们都值得后来者脱帽致敬:正是他们在“前无古人”的艰苦条件下,凭着自己的一份胆识、一种敏锐、一点执著,甚至还有一些不服输的企业家精神,打造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成功商业模式的新路径。

  这里面,分明有着一种创业家的风采。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