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导师引导的“捷径”

2011-12-19 09:33:30    数字商业时代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今天,无论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还是柳传志的“联想之星”,无一不是为年轻的创业者们提供一种“导师制”的帮助。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左)和创新工场CEO李开复

  如果没有PayPal联合创始人皮特·西埃尔的50万美元天使资金,扎克伯格一定创造不了Facebook;同样,如果没有斯蒂夫·斯奈德与比兹·斯通对人生的探讨,后者也不可能创造出Twitter。

  在本世纪诞生的一些伟大的公司,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业者都拥有一位或多位创业导师。就像扎克伯格遇到的是一位资金充盈的导师,而比兹·斯通遇到的则是一位充满了人生阅历的导师,尽管导师给予他们的帮助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创业成功了。

  在中国,“创业导师”不再是个舶来品。今天,无论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还是柳传志的“联想之星”,无一不是为年轻的创业者们提供一种“导师制”的帮助。因此,创业者们想要成功创业,拼的不再是勇气和胆量,而是最为核心的资源——创业导师。

  农民企业家朱福顺,能够顺利地让代表绿色生态的“绿壳鸡蛋”进入人民大会堂,离不开导师刘永好的铺路搭桥;将科大讯飞从负资产做到上百亿资产,刘庆峰最该感谢自己的创业导师柳传志。

  一边是渴求创业导师帮助的创业者,一边是义务担当创业导师的成功企业家。当好学的徒弟遇到高明的老师,成功只会变得更Easy。

  从绝望中看希望

  无师自通的艰难成长

  十年前,联想正式成立了联想投资,其愿景很简单:“帮助有困难的创业企业”。或许,经历过生意场摸爬滚打的柳传志更能体味创业的艰辛,所以他决定拿一笔钱“交学费”——用联想的创业经验帮助更多成长中的创业企业。

  16年前,海峡对岸的另一位企业家与柳传志息息相通。1994年,60岁的施振荣从宏碁退休,已经是台湾IT行业教父的他却不甘寂寞,又联合了一批“老宏碁人”成立了被称为“智慧银行”的中华智融集团,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资金、财务、人事、运营、法律、市场、税务、营销、技术等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帮助初创企业,施振荣是这么看的:“我们实在经历过了太多,若在公司成长过程中能为他们及时提供建议和必要的服务,相信对其成长会有很好的帮助。这不仅能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也能提高其成功率。”

  “最大的遗憾是抽了18年的烟,竟然一口好烟都没抽过。”柳传志调侃着当年创业时的窘迫,他颇为感叹:“刚办企业的时候,钱被骗了,一贫如洗,于是4个抽烟的男同志发了狠誓戒烟。”

  创业初期的柳传志辛苦筹到300万元创业资金,但却轻易地“送”给了一家挂着进出口公司牌子的企业。“我那时拿板砖拍他的心都有了,”柳传志回忆,“这件事让我非常痛苦,一到夜里两点多钟我就会被噩梦吓醒,心脏狂跳不止。”

  300万对今天的联想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当时全年利润不过百万的联想来说,等于要了命。如果不是那份执着创业的心,或许,经历了那次打击后,人们不会看到联想的影子。

  如果创业者没有从绝望中看到希望,那么,今天不会有人看到联想,更不会有人看到新希望。

  “无师自通”是上世纪创业家们经历心酸的“骄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凭借一种无比坚持的信念顽强地生存。

  不过,这样的成功者毕竟只有少数,仍然有多数创业者踌躇满志地准备创业,最终却因为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彻底宣告失败,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些血和泪的案例或许很少在报道中出现,但是事实是存在的。

  当代社会的创业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市场竞争更加惨烈,对创业者的个人要求也非常高。创业者最大的不幸是市场可能不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一个人想要在创业上获得成功,创业导师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至少,导师能够在创业者遭遇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乃至精神上的鼓励,帮其渡过难关。事实证明,对于正在路上的创业者,除了自己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如果有幸得到成功者的开导,他们想要成功并不难。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导师引导的“捷径”

  当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之初面临资金压力的时候,导师皮特·西埃尔慷慨解囊。“这是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资金,对于Facebook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是扎克伯格发自内心的对导师的感激。

  “送资金”,是导师对创业者最为直接的帮助形式,在中国也有很多和扎克伯格一样经历的创业者。比如,很多天使投资者纷纷扮演着用资金扶持创业者的导师角色。不过,在更多的创业者看来,他们收获到的导师的“经验”远比导师给的资金更有用。

  1990年,17岁的刘庆峰刚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的学生时,怎么都不会想到日后会踏上创业之路,更不会想到自己会拜柳传志为师。

  有一次,福建一家公司看好刘庆峰做的与语音相关的技术,于是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天音公司,刘庆峰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一年后,刘庆峰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原来,当时自己只想搞技术,把管理和市场都交给了福建那边,导致现在管理人员不懂技术,市场开拓没有前瞻性,研发起来非常吃力。

  面对电脑,刘庆峰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但是面对人和事,刘庆峰就感到难以适应。管理不到位,产品太超前,没有准确找到市场需求。公司成立一年,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到1999年底的时候,每个月花销要30万,但是公司账上却不到20万。”在逆境之中,团队也开始人心惶惶。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