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有意义的人生比成功更重要

2012-02-02 09:40:14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一生的意义。

  1983年10月,李开复读博士期间走进语音识别的世界。开始和导师瑞迪教授一起探讨语音识别领域里现有的成果以及如何突破的可能性,瑞迪说,“你来做一个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系统吧。”让电脑识别不同人的语音,当时在世界上是一个无解之谜。而且,当时导师瑞迪已经向美国国防部立项并成功申请了大笔经费,但是正在此时,李开复在研究思路上与导师产生了分歧,坚持自己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还是遵从导师的思路?彷徨许久,最终李开复跟导师直接表明想法,希望“以统计学来解决这个‘不特定语、大词汇、连续性语音识别’”。虽然导师并不赞同,但是还是支持了他。之后三年半,李开复每天中午一点到凌晨两三点,每天18个小时、一周六天进行科研工作,把语音识别率从起初的40%提高到80%,最终飙升到96%。他为自己的语音识别系统取名为斯芬克斯,并在导师的支持下参加了1988年度世界语音学术会议,撼动了整个学术界。

  1988年,斯芬克斯被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

  数次穿梭于世界电脑巨头公司,做高管,创建研究院……不论职务如何变动,工作地点设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李开复内心中始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晰目标,这也让他从未因被光环笼罩而手足无措,也不会因为位高权重而放弃自我。

  而他所忧虑的是,他看到的很多中国大学生即便读完四年本科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仍旧茫然如身陷重重迷雾不知所向。“中国的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但我却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困惑。面对着望子成龙的父母、应试教育体制束缚下的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些都让他们很多人在路途中陷于迷失。”

  于是,2000年夏天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的5年里,李开复先后回国15次,做了50场演讲,写了4封“给中国学生的公开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

  曾经有学生在读完他《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写了一封信给李开复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李开复在为这位中国留学生终于理解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并想要去追求而感到欢欣鼓舞之时,脑海中浮现出更多给他写过信的、面谈过的年轻人,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在“开复学生网”我每天都看到:“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的被动思维。

  一边是抱怨,一边是茫然;一边是服从,一边是反叛。新青年走失在喧嚣与浮华中。这让屡屡被中国年轻人的聪明勤奋震惊的李开复,深深为这种被动思维扼腕叹息。

  2005年10月起,他在全国进行巡讲,题目就是《选择的智慧》。彼时“超女”正在火爆巡演,李开复的校园行也同样火爆。每到一座学校,都会出现同样的场面——里面已经开讲,过道与门口早已挤得水泄不通,门外无法进场的学生仍在不懈地与检票人员大声争执,拼命想闯进去。他们来自不同的高校,有的甚至专门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赶来,怎能甘心放弃!不止一个学生对李开复说,他们在国内所受的十多年教育,还不如李开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大。这位IT精英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不务正业”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的正业。

  他曾在8天时间里转战三个城市,作了6场演讲,被称作“铁人”。他却丝毫不觉累,反而被台下学生的渴望眼神深深打动,不惜抛出自己的失败案例,以期学生能够理解。

  至此,李开复做出或许将改变他后半生的决定——离开GOOGLE,创办一所帮助中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公司。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主政四年的GOOLE中国总部,创办创新工场。当他在如油画般美妙的旧金山GOOGLE总部,谢绝了天价挽留,辞职离开,挥别旧金山湾的碧蓝海水和清新微甜的空气,实现自己的新梦想时,他也又一次用自己的行动为他牵挂的中国青年人做出了一个示范——只有“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内最大的潜能,并为之拼尽全力。

  风险与艰苦伴随李开复走过了创新工场的创业前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来到这里寻找创业梦想实现的途径。或许他们不仅是想从这里得到创业资金和理念方面的支持,还想从一个前辈的身上获得人生成功的点拨。

  无数青年人眼中,李开复是一个教父。

  其实看李开复的简历,光芒四射之中也不乏一抹难捱的灰暗,令人咋舌的精彩背后也充满挫折与挑战。最被人熟知的两个困难时刻,一是当年跳槽谷歌之后,被微软状告泄露商业机密。虽然最后以李开复胜利,谷歌与微软和解告终,官司缠身的两个月,却被李开复形容人生中最沮丧的日子;最近的一次是刚刚遭遇的“方舟子质疑李开复简历造假”事件,虽然最后查明并非造假,两人握手言和,但是过程之中,对于当事人李开复来说也是一次信誉挑战。不过,似乎这两次事件都没有对李开复在青年人心中的导师形象和权威地位造成影响,被微软告上法庭时,国内大学生杂志社社长钟岩主动提出为李开复做证人,另一位青年导师徐小平则直接作为其证人飞赴美国,在证词上言之凿凿地写出李开复的诚信对中国青年的积极影响;而不久前“简历造假”事件中,更是很多人写评论、发帖子,声援李开复。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青年人需要导师,不是需要一尊神像,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导师要给他们以启迪但不能取代他们思考的权利;导师要给他们指一条明路但不能替他们迈出哪怕一小步;导师要值得他们仰视,令他们心甘情愿地低头但不能高不可攀,完美无缺……与他们共成长的导师才真正被拥护,因为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也像他们一样生活也有烦恼。

  铺开“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字里行间是一个睿智而轻松的学长,读完信却想起此人与比尔·盖茨并肩作战,被乔布斯亲自打电话聘请,被谷歌以天价挽留,他集中成就了无数青年人心中无数的梦想,他却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他为渴望成功的青年人总结出成功关键词,又用自己的步步为营、一次又一次成功,告诉你,其实成功不是终结,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有意义的人生。

  相关专题:

  【人物透视】李开复:从“创业导师”到黄昏伪偶像

1 2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