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还是搅局?疯狂的拼车

2014-12-16 14:31:33    创业邦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中国的创业圈向来疯狂,在国外兴起拼车创业热潮后,国内的模仿者近乎盲目的跟风。

 

  “Access is better than ownership!”

  互联网预言教父凯文Ÿ凯利在中国行的宣言,在笔者看来,也是当前国内汽车共享创业风潮箴言。

  火爆的拼车

  中国的创业圈向来疯狂,在国外兴起拼车创业热潮后,国内的模仿者近乎盲目的跟风。

  濒临崩盘的城市交通状况,中国消费者庞大的出行需求,拼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几乎是一夜之间,挤进了人民优步、哈哈拼车、爱拼车、微拼车等多家创业公司,拼车成为了热火朝天的舞台。此后几乎每个月,都有 “拼车” App现身江湖。而在资本层面,各大机构也在背后推波助澜,获得百万、千万风投的消息屡见报端。

  但即便在各方一致看涨的情况下,拼车市场依然疯狂有余,不见实效。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家有巨头潜力的公司出现,用户体验差黏性低,资本进入的强度也不足以支撑企业快速扩张。竞争虽然激烈却始终找不到行业的引爆点,大多产品也都陷入了同质化阶段。如此混乱的局面让用户难以抉择,但也让竞争者看到了机会,更加坚定地前赴后继跳入洼地,如接我拼车、嘀嗒拼车等。

  后来者的疯狂

  拼车平台,用户为王!聚集用户是拼车行业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国内对于拼车的概念还需要教育的情况下,迅速获得有效的客户非常困难。最困难的事情,也是最有效的竞争壁垒,对于这一点拼车公司们都再明白不过:

  入行行业最早的哈哈拼车,专注在app里植入社交功能,通过群组的方式来拓展用户。并通过洗车送礼等线下活动,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积攒了数万客户,日均2000+的订单量。

  稍后进入的嘀嗒拼车和微微拼车,也分别依托由此前经营团购网站的积累,以及顺风车公益活动的会员,也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定了一定数量注册用户。

  先发者在资本上、用户数量上画出的鸿沟,让后来者的虎口夺食变得原来越难。

  而对于挑战者来说,如果能在用户数据上搞出些名堂,显然是一个最能赚眼球,博出位的最好办法,不少的拼车公司都在年底前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12月开始全面推广公测版,半个月日均拼车过千单,注册用户过万”,这是接我拼车日前公开的数据。但接我拼车是一款功能极其简单的软件,除了拼车的功能,就没有更多。如此简朴的软件,怎么在短期内完成这样爆发式增长的?事实上,或与其强调获取用户的“逆思维”有关。接我团队强调从乘客端入手,通过免费大巴来获取种子用户的能力;而在产品层面,其追求以拼车核心的需求为主,单点做到极致。

  未来如何突破

  坦率的说,中国拼车市场还是处于极其初级的阶段,短时间内要想出现像lyft一样的巨头还不现实,一些行业性的难题还有待破局。

  首先,拼车用户匹配难度大,响应时间过长,顺路程度因人而已,多走一公里都会打击到用户使用感受。一些既有的拼车公司也开始针对此进行改版,像滴答拼车最近推出了“专车版”服务,通过只拼一人的方式来尽量满足乘客需求,巧妙规避了这一问题。

  此外,用户黏性也一直是各家公司担忧的一点。一旦固定线路上的租乘双方私下达成协议,第三方平台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多拼车App都在强调社区化的概念,租乘双方之间利益的弱关系通过社交来强化,也不失为解决方案之一,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微拼车”。

  翻回来看,而对于微微、接我、哈罗等一众拼车公司来说,营销概念并不能解决未来根本的问题,现有用户的拓展模式也不足足以支撑下一步全面扩张,未来怎么走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凭借着中国现在的汽车保有量以及不断飙升的消费者出行需求,加上中国一线城市糟糕的交通状况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绿色出行意识,中国的拼车市场规模可见一斑。目前,欧美类似的创业公司,Uber今年以来已经拿了超过24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较半年前翻了一倍达400亿美元。而起源于欧洲的长途拼车应用BlablaCar也在最近的C轮拿到了1亿美元。可以预见,一旦中国拼车企业找到了市场突破口,很快将赢得资本的青睐。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