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中国品牌要遭黑手?

2006-06-22 13:57:28    网易商业报道 李玉国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6月12日, 国内影响力较大的《12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我们打算在全盘接受凯雷方案的基础上,以高出凯雷30%的价格,也就是3亿美元来收购徐工。”6月9日,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对记者说。 就在徐工向相关


     6月12日, 国内影响力较大的《12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我们打算在全盘接受凯雷方案的基础上,以高出凯雷30%的价格,也就是3亿美元来收购徐工。”6月9日,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对记者说。


    就在徐工向相关部委递交“毒丸计划”,以试图打消决策层对行业龙头被外资控制的忧虑的关键时刻,三一重工的再次入局,无疑为这一引人瞩目的并购案增加了新的变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品牌的徐工机械,年销售额170亿,而仅仅以20亿元被贱卖给毫无名气的私募基金——美国凯雷在国内引起了泫然大波!业内人士及社会公众纷纷对这宗品牌收购案表示质疑!很多有识之士,更是呼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抵制品牌侵略成为国家侵略的新模式!


    三一总裁向文波发表博客文章——徐工并购:一个美丽的谎言!


    一、谎言之一:“曲线救国”


    实在看不懂是如何“曲线救国”的!凯雷作为一个私募基金,既无行业管理经验,也无工程机械技术,更无市场网络,除了2.55亿美元之外,能给徐工的帮助在哪里?至于其它一些不着边际的承诺,根本没有任何约束力!徐工某些人高喊“美元打造品牌”,美元真有如此神力?中国人缺少2.55亿美元吗?如果真是这样,请银行给徐工的人民币贷款改成美元贷款不就行了吗?至于海外上市,更无须凯雷收购!


    二、谎言之二:“国企产权交易新标杆”


    凯雷收购价格在净资产的基础之上溢价70%,被炒作成“国企产权交易的新标杆”,说是卖了个“好”价钱!请问:中国有多少个徐工可卖?徐工只值20亿,中国装备业值多少钱?中国值多少钱?


    三、谎言之三:“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不知道毒的是谁,徐工是被毒过一次了,与卡特在挖掘机上的项目,吃亏还少呀?中外合作,中国被毒的企业还少吗?可惜徐工某些人乐此不疲!


    其实,凯雷收购徐工,资本运作的艺术家们都知道利益有多大,这也是凯雷痛快接受“毒丸计划”的真正原因,背后是被严重低估的徐工价值!


    徐工管理层对于凯雷收购案如此热情和义无反顾的推动,可能有两重含义在里面:


    1、 通过这则收购案,管理层当中可以得到个人的好处;不排除存在曲线MBO的可能性;


    2、 凯雷的背后是跨国工程机械的巨头,因为怕直接出面引起中国的强烈抵制,管理层怕夜常梦多,因此制造各种舆论来促成收购案的完成。


    目前凯雷收购案的最后裁决已经递交给商务部,据分析,商务部基本否决此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言辞有些激烈,观点有些偏激——


    170亿销售额的徐工、占有中国汽车起重机市场百分之五十、压路机市场百分之五十的徐工只买20亿!真他妈扯淡!品牌值多少啊?!卖X贼!!!


    跨国公司对中国品牌的斩首行动


    中国媒体报道说,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已被国际啤酒巨头瓜分得差不多了,零售业80%被家乐福和沃尔玛所控制。而在电力、石化通用机械、机械工程等行业里,国内最大的柴油燃油喷射系统厂商无锡威孚、惟一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佳木斯、最大的电机生产商大连电机厂等,纷纷被外资合资,控股。


    一些报道认为,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兼并了他们在中国的对手。中国企业被兼并后,企业原有的技术也一并流失。


    如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那样,中国有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外资并购市场。


    据了解,一些跨国公司或基金在华并购的基本要求是三个“必须”: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一策略被称为外资并购的“斩首”策略。


    这种高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外资在中国并购的“进攻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外资对当前中国并购市场的形势判断:这是一个刚刚涌现的冒险乐园,到处充满了便宜的收购对象!


    因此,如果连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品牌——徐工都以低廉的价格卖给跨国巨头的话,那么中国还有什么品牌不能出卖?青岛啤酒,河南双汇,燕京啤酒,等等都将成为跨国公司的囊中之物了!那么国家的安全合作?原有的核心技术不可避免造成流失,国家所提倡的自主创新又有什么意义?


    防止成千上万的徐工遭遇黑手,是中国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品牌是一种稀缺资源,卖掉了就永远不能再生!尤其是在80、90年代中国品牌的建立和成功仅仅是付出了非常低廉的成本,在现在的情况下及时付出当初10倍,20倍的投入,也很难打造当初品牌的辉煌了!


    目前中国品牌被收购的集中行业


    一是能源生产和供应领域。从 2003 年开始,金属冶炼、化工、机械设备等重化工业成为主要的高增长领域,由此带来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迅速加大,国内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动重新进入活跃期。跨国公司对电力领域的并购也随之展开。2004年,加拿大汉埔收购东方热电股份,香港明州并购宁波科丰燃机热电等。


    二是基础材料工业领域的并购。2003~2004年期间,钢铁、化工原料等材料工业生产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的局面,造成相关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投资者看好其中的巨大利润空间和市场潜力。为了尽快从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分享到更多的利益,回避新建投资可能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制约的不利影响,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了对现有企业进行并购的投资方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米塔尔钢铁以3.17 亿美元收购华菱管线股权,还有美国 UNIFI INC 重组广东开平涤纶公司。


    三是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2004~2005年期间,仅啤酒行业,就经历了世界最大啤酒企业AB收购哈尔滨啤酒、苏格兰纽卡斯收购重庆啤酒、荷兰喜力参股粤海啤酒等大型并购案例。


    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近年啤酒消费市场正在逐步萎缩,但是中国市场却正在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成长。于是,国际啤酒巨头纷纷看中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啤酒市场。英博自然不能例外。有消息称,英博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下降了5.4%,因此中国市场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四是新技术服务和正在逐步兑现“入世”承诺走向开放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领域。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交易额上看,外资在服务领域的并购,都超过同期在制造业领域的并购。


    如果凯雷对徐工成功收购,在中国就开了一个先例——既然行业的领导品牌都可以被卖掉,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出售的?做个比恰当的比喻,凯雷似乎是中国企业网站的黑客,能够通过技术和知识的领先,黑你一个,还有什么不能一直黑到底的?


    因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业界,应该建立自身抵御低价、恶意收购的防火墙,有了自己的品牌安全体系,才能有自己战略和经济的安全性!


    知识不对称,外资并购给中国品牌的启示


    由于缺乏品牌的科学认识,中国企业家往往更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但是对于象美国这样,对品牌有着上百年管理历史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因此,在国际最有权威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推出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强品牌排行榜上,占世界经济总量仅有22%的美国,却占到了68席百强名额!正因为美国超前的、系统的品牌管理思想才造就了没有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迪斯尼、微软等这样的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顶尖品牌!


    由于国内的品牌理论和品牌实践仅仅只有10多年的历史,因此,中国企业界普遍缺少的就是品牌战略的导入和实施!但是,如果一旦品牌归到别人手里,企业的命运也不可避免的被控制在对方手里了!外资品牌对于中国原有品牌的策略一般是前2-3年让其自由发展,后面的几年开始慢慢减少投入,收回当初的投资,不再进行品牌维护,最后直至品牌死掉。因此,中国很多人往往对通过“美元来打造品牌”显得过于乐观和无知!收购只是跨国公司控制中国积极得第一步!而且中国得整体品牌价格比较低廉,象中国得廉价劳动力一样,但是经过他们得包装就完全不同了!这也是中国制造经过包装成为美国制造的差别!


    外资收购中国品牌,给中国企业界的启发应该是利用知识不对称,到国际上去收购相对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或者国家的企业或品牌,从而实现自己的裂变式发展!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


    在发达国家,都会对品牌收购做出一定的限制或者审批程序,从而阻止一些恶意或者危及国家安全的收购!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