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意在防热而非致冷 经济增长趋势无虞

2006-06-22 14:12:08    国泰君安 林朝晖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前两次普调准备金率较成功   2003年8月23日央行宣布普调准备金率1%,并于当年9月21日起正式实施。该次政策出台的主要宏观背景是货币金融出现过快增长,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主力资金异动,同步

  前两次普调准备金率较成功
 


  2003年8月23日央行宣布普调准备金率1%,并于当年9月21日起正式实施。该次政策出台的主要宏观背景是货币金融出现过快增长,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主力资金异动,同步跟踪我的财富…)


  为遏止信贷增长惯性、传达明确紧缩信号,央行在8月下旬启用准备金率工具,随后信贷及货币增速即行见顶。至2003年底信贷及货币增速分别回落至21.1%和19.6%,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回落至26.7%,CPI增幅则因滞后指标效应快速上升至3.2%。


  2004年4月11日央行再度宣布普调准备金率0.5%,并于当年4月25日起正式实施。该次政策出台的主要宏观背景是货币金融背离调控目标,实体经济呈现全面膨胀态势。


  当时银行系统超储率维持在4.28%的宽裕水平,因而具备继续放贷动力。在此背景下央行再度普调准备金率0.5%。随即中央连续出台集中处罚盲目投建项目、全面暂停农用地城建转让、行政指令暂停发放贷款等重拳调控举措,投资及信贷增速自当年第2季度开始软着陆,CPI增幅因指标滞后效应在第3季度见顶后开始同步回落。


  调控背景类似2003年8月


  目前信贷增速约为16%,按今年10%左右的GDP增幅及2%左右的CPI增幅来估算,信贷增长并未进入失控状态。但前5月信贷已同比多增近8000亿元,超增态势内含的趋势动力应更值得警惕。


  城镇固定投资增速已持续反弹至30%以上偏高水平。CPI增幅虽仍位于2%以下较合理水平,但同比增幅同样开始反弹。在此背景下尽管银行系统超储水平已持续位于3%以下的偏低水平,但为进一步明确政策信号及从供需两方面加强紧缩效力,央行继加息后又再度提高准备金率,以扭转信贷持续超增带动投资与物价不断升温。


  从经济环境来看,目前状况与2003年第3季度信贷领先扩张推动经济趋热阶段相比较具相似性,比2004年第一季度全面膨胀时期则要相对平和。


  从政策力度来看,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幅度小于2003年8月份,但考虑到今年4月底加息的双重紧缩效应,因此紧缩力度基本与2003年第3季度大致相当,另一方面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幅度虽然与2004年4月份持平,但考虑到2004年5月份行政调控集中出台的超强力度,因此目前综合紧缩力度要明显小于2004年调控。


  从银行系统承受能力来看,2003年8月份银行系统超储水平也处于3%左右偏低水平,对准备金率提高1%的敏感度偏高。2004年4月份之前银行系统超储水平超出4%,因此对准备金率提高0.5%的敏感度较低,其后续紧缩压力更大部分来自于5月份陆续出台的行政调控。据估算目前银行系统超储水平处于3%或更低水平,因此对准备金率提高0.5%的敏感度也将相对较高。


  经济增长趋势不会扭转


  由于目前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力度及银行对准备金率调整的敏感度均与2003年第3季度具有较大相似性,因此2003年第3季度的实际调控效果可作为本次提高准备金率后的基本参照。


  从大的趋势看,2003年货币紧缩乃至2004年强力调控都未扭转本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基本趋势,一方面显示目前中国经济的内在扩张动力强劲,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驱动、政府担纲、银行搏贷等经济增长模式无法在短中期内完成转型。


  因此本次货币紧缩为主、价格手段以外增加数量手段、数量紧缩力度相对适中的调控,无法扭转经济强势增长的基本趋势。温和提高准备金率的紧缩效力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