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熊晓鸽:基因技术将成未来互联医疗颠覆性机会

2016-05-20 14:05:25    投资中国网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熊晓鸽觉得,在比较近的未来,能够出现基因技术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

  IDG列互联医疗投资六大机会清单 基因技术将成颠覆性机会

  “在比较近的未来,能够出现基因技术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而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其他几项都算是服务,让大家更开心、更漂亮,不是颠覆性的突破的机会。”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说。

  5月19日,在新京报主办的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五月论坛上,熊晓鸽围绕“健康创业的为与不为”主题,分享了IDG在医疗领域投资的观点及未来的投资机会。

  熊晓鸽表示,对于IDG在医疗方面的投资并不被人熟知,其实他是最早关注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之一,这或许得以于“爷爷是中医,奶奶家也是医生世家。很小就受到他们的熏陶。”

  熊晓鸽觉得,真正做了医疗投资才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这都是非常大的产业。而且美国医疗行业里的很多机会,尤其是在2B方面。回看中国,目前更多的依然是2C,2B的比较少。

  把痛点变成爽点

  看病先要挂号,在中国挂号又需要排很长时间队,“我们挂号是干吗呢?挂号无非就是要找到你觉得很权威的医生、专家,要买到他的那一段时间。”熊晓鸽认为,医生依然是个很传统的活儿,医生与任何一个人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他用在上班的时间只有那么多。可真正好的大夫他的时间是定额不可能再增加的。供需关系的不匹配就造成了黄牛现象等。

  另一点,熊晓鸽觉得中国的市场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培养一个医学的学生要比一般的本科生多读很长时间,完成学业后,还要做两年的大夫,才能自己看病。但事实是,大部分大夫毕业后,不做大夫,而是去卖药、卖设备了,跟看病没有关系。

  熊晓鸽觉得,作为投资人,重要的点是发现行业痛点,找出解决方案。而整个健康产业链里有很多痛点需要解决,需要创业者提出解决方案,去普及,这正是投资的机会。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重超过5.6%,按联合国最新的年龄分层,65岁以前都叫青年,熊晓鸽觉得这说明随着医疗设备、药品和服务的进步,人类在上一个100年,已经把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最新的预测,在21世纪有可能再提高20年,老龄化会更加剧。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医疗市场会更大,“越老病就越多,就越在这方面需要投入。”

  熊晓鸽表示,IDG在医疗方面的投资非常多,包括跟手机有关的提供种种信息、大夫上门等服务的项目,“现在信息都在手掌之中,你要找什么大夫都很容易,但是能不能找到真正好的大夫,而不是被人家误导的。这都是我们可能投资的机会。”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国际化也在加强,例如华为、小米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也是世界提供游客最多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人可能在每一个地方,每时每刻都需要医疗的各种服务,熊晓鸽觉得在这些领域里,都有投资和创业的机会。“在这个时代,要把痛点变成爽点。”

  基因技术将成未来互联医疗颠覆性的机会

  熊晓鸽还分享了IDG的未来互联医疗投资机会列表,从上自下依次是,1.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2.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3.可穿戴设备技术的进一步开发。4.慢性病监测、管理平台及服务。5.专业科别的专业服务,如脑、骨、眼、口腔等。6.其他服务,如保险。

  对于这一表单熊晓鸽一一进行了解析,他认为,之所以把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并未出现颠覆性的技术, “没有说哪一种技术解决了癌症。医院手段更新了一点,无非是说过去是黑白的,现在可以看彩色的,过去清晰度不够,现在更清晰。”

  熊晓鸽觉得,在比较近的未来,能够出现基因技术带来的医学技术革命。而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其他几项都算是服务,使得大家更开心、更漂亮,不是颠覆性的突破的机会。

  创客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知识背景做评估

  熊晓鸽建议创客们,一定要做选择,看看自己的长项在哪儿,要对你的能力和知识背景进行评估。

  熊晓鸽认为现在国内创业依然是好的时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而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很了不起,但有毛病的一点是,它没有门槛,比较容易被人复制,这就会造成投资人不敢投。“如果只是钱多就能够复制的话,那钱多的人有的是,复制起来,咱们做投资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健康投资一定要有长期投资

  目前,IDG在医疗的很多细分领域都有投资,如,九安,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血压方面测量技术方面的提供商,IDG最早介绍它进入美国沃尔玛市场,跟Apple一起,采用他们的ihealth,取得很大的成功。

  另一家康辉医疗,是做人造故关节的,在美国上市,后来被并购,IDG也获得了很大的回报。

  IDG还投资了做牙齿美容的爱威白,还投了一些基因药的公司,熊晓鸽说,他希望被投的这些基因项目,能够低调埋头干,争取把基因的技术尽快开发出来,推向市场。

  在医疗的长期投入方面,熊晓鸽表示,IDG创始人麦戈文过世前,曾捐了3.5亿美元给麻省理工学院,搞了一个脑科学研究院,“是不赚钱完全非盈利的事情。” 从2011年起,IDG还先后捐赠3000万美元,在清华、北大、北师大成立三所脑科研究院。

  熊晓鸽觉得,IDG对脑科学非常重视,是因为“有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疾病,需要长期做投资。但是不能用商业的风险投资来做,必须是公益的钱来做。能开发出一些很好的技术和我们不知道的技术,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甚至生活习惯。”

  他还提醒,做健康投资的投资人一要有长期的投资,投个十年、十几年,不行就不行,无所谓。“赚钱比较快的,是做设备、器件,做服务能赚钱,但是不能赚大钱,如果赚大钱,就是赚黑心钱。”熊晓鸽觉得医疗服务,就好像牙医一样,是慢工出细活,弄得快一定质量不好,“所以你不能期待搞医疗服务的去发横财,如果这个企业发横财,那一定有问题。”

  总之,熊晓鸽觉得,大健康领域有很多投资的机会,同时这种投资不仅是说投资人挣到钱,创业者找到了创业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为社会整个健康的产业里面的很多痛点找到了解决的方案,把它变成了爽点。”熊晓鸽说。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