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商行入彀平安:一次政府主导的转让

2006-08-09 14:20:00    和讯财经 毕爱芳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一场没有悬念的竞购,一次政府主导的转让  7月28日下午,深圳商业银行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签署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协议,平安斥资49亿元,一举持有深商行89.24%的股份。   早在

  一场没有悬念的竞购,一次政府主导的转让

  7月28日下午,深圳商业银行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签署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协议,平安斥资49亿元,一举持有深商行89.24%的股份。

  早在三四年前,深圳市政府就有意出让深商行国有股权,中间因诸多窒碍而搁浅。今年2月后,深商行改制重启,短短数月即尘埃落定;习惯了银行国有股转让“一波三折”的国内金融界,均颇感意外。

  尽管收购对象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但平安仍显示出一举获取绝对控股权的强势作风。这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近年开始向金融集团挺进,银行正是重中之重。2004年末,平安着力争购广东发展银行股权;在2005年遭遇花旗集团、法国兴业银行等境外强大对手的联合竞购后,独立报价226亿元竞标广发行85%的控股权。

  广发行最终落于谁手,如今尚无定论。近日有消息称,以中国人寿和花旗为首的竞标团可能最终获胜。据闻,有关方面已在“安慰”平安。但无论如何,平安深圳总部迅速拿下同城的深商行,堪称其近年来矢志不渝竞逐银行的战果之一。

  就转让者深圳市政府而言,选择本地强势金融机构平安接手深商行,一退一进,不离一城;既可盘活经营乏力、资本充足率亟待达标的深商行,也可将近来“心思活动”的平安留在深圳。从长远计,更可巩固深圳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眼下,这桩交易只待中国银监会最后批准生效。

  不得不为的引资

  7月31日,即交易签约三天之后,平安公告了此次收购的细节。

  收购分为两步。首先,平安受让深商行现有63%的股份,约10.08亿股,每股作价1元;之后,深商行增资扩股,从原有16亿股扩至约55亿股,平安悉数认购39亿新股,约占扩大发行后股本的70.92%,每股作价同为1元。两者合计,平安总共出资49亿元,占股89.24%。

  “增资扩股是重组深商行的重要一步,这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望达到14%-15%。”接近深商行的人士说。而在2005年底,深商行资本充足率不足4%。

  平安受让的深商行63%“老股”,分别来自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财政局、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八名独立第三方股东,持股分别为33.44%、18.25%、4.12%和7.19%,全部属于国有股权。深商行另外37%的股权,则散布于多家法人小股东和持股员工手中。

  在引入平安之前,深商行的转制重组,已到了不得不为的地步。

  深商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拥有46家支行。截至2005年末,深商行资产总值699.37亿元,净资产为24.03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69亿元;其总资产在中国商业银行中排名第17位,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名列第三。同时,深商行贷款总额约437亿元,不良贷款总计46.36亿元,不良率为10.61%。

  但这仅是根据国内会计师准则编制的账目。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深商行截至2005年末的累计亏损净额为23.22亿元,负债净额为17.71亿元。另一方面,深商行要在今年底前完成银监会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达标8%的任务,已然日益紧迫。《财经》记者获悉,深商行内部测算,截至2005年末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4%。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相信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在今后两三年内,资本充足率也能达到8%的水平。但宥于时间限定,我们自己难以解决资本金问题;政府又在向服务性职能转换,不可能再注资,这样,出让股权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深商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深商行引资转制早在2002年即已启动。当年,深圳市着手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企改制,深商行与深圳发展银行一道被推向重组轨道。当时改制的目的,是政府部分减持国有股权,实现产权多元化,以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当时,我们已经与ING霸菱、德隆达成协议并签约,按每股1元出让,ING霸菱和德隆分别持股近20%的股份。”一位参与当年引资谈判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然而,深商行高层对于这笔交易产生了激烈分歧,反对者竭力阻止将股权转让德隆;最后致使深圳市政府否决了业已签署的转让协议,并收回深商行的独立谈判权。

  此后,香港东亚银行又前来洽购深商行股权,并与深商行、深圳市政府展开数轮商谈。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曾两次亲临谈判,结果亦不了了之。

  “东亚银行刚来时,只提出购买部分股份,但后来提出控股要求,这样就超过了银行外资股最高不得超过25%的政策上限。东亚银行最后退出了。”参与交易的知情人说。

  时至2006年,根据深圳市政府最新部署,深商行引进战略投资人的任务,必须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这不仅因为资本充足率必须达标的“大限”将至,更在于深商行自身急需以发展求生存。

  由此,深商行新一轮引资再度开场。

  平安拔筹

  知情人透露,今年5月9日,深圳市政府组织了一次有限邀标的竞投标,递交标书的买家,包括平安、交通银行、东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意大利联合银行、瑞士信贷。

  竞标未久,平安便获得了下一步的首席谈判权。经过两个多月谈判磋商,平安顺利拔筹,在六家竞购者中脱颖而出,据称未出现一点波折。“实际上,在正式谈判之前,政府和平安之间往来磋商已不在少数。”接近交易的人士如是说。

  尽管正式的竞标是在今年5月展开,买卖双方的接触其实早在去年末已经开始。

  《财经》记者获悉,今年1月17日,中国保监会已批复平安《关于以集团资本金投资深圳市商业银行的请示》,同意平安收购深商行股份的意向。

  春节前后,深商行引资重组正式提上日程。为此,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工作组,由主管金融的副市长陈应春牵头,市府副秘书长徐安良及政府金融办的一干人马介入,由政府操刀,主导深商行重组。

  平安能够获得深商行全部国有股权,显然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北上动作频仍的平安,一直是深圳市政府的一大担心。从战略角度言,将金融视为支柱产业的深圳,自然不愿见到发展势头迅猛、资产规模庞大的平安移师上海。

  然而,继2000年前后几大寿险业务部门和投资管理中心迁至上海,平安的“北上步伐”一直没有间断。2002年,平安金融大厦落址上海陆家嘴;2003年,又在申城悄然设立第二总部。时下,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沪深两地轮流坐镇,深圳市的担忧不无理由。

  当今年初深商行再度启动转制时,这似乎成了深圳市留住平安的一个筹码。

  尽管平安得手为外界所料,但最终结果还是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惊讶,“股权仅给平安一家,比例如此之高,外资没分得一杯羹。”深圳当地一位资深银行家有此感慨。

  就此,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平安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是绝对控股。既然深圳市政府一直不希望平安总部撤离深圳,自然就要适度满足平安的意愿。”

  非但如此,政府还有进一步的“优惠”。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当天,深圳市政府还签署了资产认购协议,同意将此次出让国有股权所得10.08亿元,等值回购深商行价值10.08亿元的不良资产。这样,按截至2005年底深商行不良贷款46.36亿元计,政府承担了21.7%的不良贷款。

  “此外,深商行的银行形象、内部管理和队伍素质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这也是吸引平安的地方。”深商行一位高层说。

  “银行梦”

  1988年创建于深圳蛇口的平安,最初以产险业务起家,之后将寿险、养老险、健康险、企业年金等业务品种悉数事囊括。

  自1996年以后,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等相继成立;2005年,平安又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但在雄心勃勃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过程中,银行业务一直是平安的短处。

  2003年底,通过旗下平安信托联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平安收购了设于福州市的福建亚洲银行100%股份,拿到了第一张银行牌照。

  福建亚洲银行开业于1993年,由中国银行福建信托咨询公司、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各持股50%,为国内首批合资银行之一。收购之后,平安通过注资增持,将持股比例提高到73%,汇丰持股27%。不久,更名平安银行,并迁址上海。

  “这仍是一个合资性质的银行,受政策所限,平安银行只能做外汇业务,目前也仅在福建、上海两地经营。”了解平安的一位人士说。

  鉴于平安银行难当大任,平安一直寻机收购国内其他银行,据说一度有七八家银行被列为平安的收购目标。2005年,平安积极竞购广发行,但至今未果。而此次一举收购深商行,堪称平安第一次真正获得国内商业银行的控股权。此外,平安近年参股交行、中行,一系列财务投资也颇有收效。

  在收购、参股银行的同时,平安也在积极筹备银行业人力资源。今年3月,平安任命理查德杰克逊(Richard Jackson)为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杰克逊历任花旗银行英国国际保险部总经理、花旗亚太区金融机构业务主管等职。作为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他是平安集团分管银行业务的最高主管,负责平安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对于一次性拿出49亿元收购款,平安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在香港上市之后,资本金一向充裕。今年6月底,国家又颁布了保险业‘国十条’,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的商业银行股权。”

  平安于2004年6月在香港整体上市,募集资金143亿港元,为当年亚太区最大一宗IPO个案。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平安集团总资产达3197.06亿元,净资产335.22亿元,当年实现总收入645.9亿元,净利润达42.65 亿元。

  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收购深商行后的平安,似乎并未放弃收购其他银行的念头。

  尽管外界传闻广发行最终将落于花旗手中,但平安一位人士说,“我们没有说过要放弃广发行。”接近平安的一位权威人士也表示,“只要有机会,平安一定会再次收购银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