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助推经济过热 众学者激辩下半年调控路径

2006-07-17 10:24:33    中国证券报 转载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经济过热的原因在哪里”,“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如何出手”,这些问题成了近日来经济学家们思考的焦点。 在昨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形势讨论会”上,专

    “经济过热的原因在哪里”,“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如何出手”,这些问题成了近日来经济学家们思考的焦点。


    在昨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形势讨论会”上,专家认为,投资增长过快、煤电运等瓶颈产业的产能释放、前期宏观调控措施执行不力等因素造成了宏观经济的“热潮”。而专家开出的药方不尽相同,是将前期的宏观政策刚性落实,还是再出台紧缩政策,尚无一致意见。



    “热浪”超预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从上半年的工业增加值有可能达到20%来看,投资增长将达到35%,GDP的增速预计将超过11%,这些数据远远超过了预期。


    社科院的易宪容研究员也认为,目前经济仍处于过热阶段,他的判断依据来自房地产市场投资过快。他说,房地产投资过热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全国,而今年一季度的房地产信贷增速也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以“全面加快,卓越增高”来形容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他认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上半年的作为不大。投资与消费、内需和外需、城乡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失衡关系都没有得到调整。这给“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


    多种因素助推


    与会专家认为,经济过热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既包括世界经济高于预期的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也包括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不到位等内部原因。


    范剑平认为,上半年经济的高位运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世界各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高于预期,呈普遍加快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便是进出口总额增长和顺差的扩大直接拉升了经济增长。其次,前两年对电力、铁路、煤炭的投资已转变为现实产能,煤电运供应紧张状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制约工业增长的瓶颈因素基本解除。另外,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传导不灵,使得宏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商业银行上市之后的盈利动机较为明显,放贷冲动难以抑制,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能让商业银行把紧信贷闸门。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专家王小广认为,投资增长过快使得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得以生存,并造成了产能过剩和整体经济的低效率,形成了目前的调整不充分的经济增长。


    下半年调控路径之争


    经济过热已是不争事实,下半年宏观调控的路径将如何决策却是争议颇多。有的主张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从“双稳健”转变为“双紧缩”;有的主张稳定现有政策,对局部过热因素采用“点刹”。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如兴认为,应该实行紧缩型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应该少发或不发长期性建设国债,通过引进非政府资金来修建中央项目或其他基础设施。


    不少专家都把加息列入了下一步紧缩政策的备选名单。易宪容认为,低利率政策不仅导致内地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而且扭曲了金融市场的价格体系。之前的加息举措没有上调存款利率,使得信贷控制的目标呈反方向发展。袁钢明同样认为应当加息。他说,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利率都太低,不能起到控制贷款和投资的效果。


    而在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上还有一些争议。王小广认为,今年上半年外贸顺差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15%,低于去年的19%,这说明升值压力在减小。不应该炒作升值预期,应该先稳定汇率,从调整出口退税等入手来解决顺差过大的问题。经济学家茅于轼并不赞同不动汇率的观点。他说,经济起飞国家的货币升值是普遍规律,不升值会给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范剑平则认为,宏观经济还没有热到必须全面踩刹车的地步。应当把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刚性”落实。如果政策实施不力,不管再出台什么政策也难以达到调控的目的。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