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解剖联想国际化案例

2010-04-28 17:39:14    第一财经日报 王立伟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柳传志认识到,联想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导致了联想业绩的大幅下滑。“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的三板斧,再次发挥它的效力。

    “如果真的就像外面说的,这么大年纪了弄个晚节不保,我出来何必呢?”柳传志直言2009年2月2日自己再出山时,那些评论他都知道,坦诚的表述,让听众席爆发出一阵会心的大笑,随即掌声不断。

    他说,还是觉得一个“没主人”的企业不行,就像是十月怀胎千辛万苦生出来一个孩子,“爱得不行”,没法撒手不管。

    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落成庆典的演讲中,柳传志更像是把自己定位成了教授,他首次拿出联想国际化的案例,做阶段性总结。从并购的准备,到并购后的整合,柳传志一一详解。

    并购始末

    “为什么IBM要卖?”“为什么IBM做不了联想做得了?联想能拿到什么好处?联想怎么去处理并购?”“联想要买什么?如果自己单独做不行吗?联想为什么要并购?”

    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联想面前。

    联想对所有问题都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联想要什么这个问题上,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除了国际化的资源,其一,联想需要品牌。柳传志说,从1984年创办联想开始,他就看重品牌。但品牌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并购了IBM PC以后才更深刻体会到的。一条登喜路或者BOSS的领带,看上去跟一家普通品牌做出的领带差别不一定很大,但恰恰是品牌的价值,让它比普通品牌贵上数十倍乃至上百倍。

    “IBM花了10亿美元,用了8年时间做起来ThinkPad这个品牌,我们第一个盯的就是这个。”

    其二,联想需要技术。柳传志曾经是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深知技术的价值。ThinkPad的硬盘摔到地上,依然能够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这样的技术是联想迫切需要的;同时,并购后联想的技术人员与IBM的技术人员共同工作,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将东西方的研究相互融合和激发。

    风险也是联想早早就预估了的,柳传志回忆,联想并购IBM PC之前,考虑过三大风险。

    一是联想买了IBM ThinkPad 之后,这个品牌人家还认吗?二是人员如何能够有机地融合到联想去。三是文化磨合,尤其是高层领导之间、员工之间如何合作和工作。

    阵痛金融危机

    并购IBM PC后不久,柳传志前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做演讲,他问在座的90多名学员,谁看好这场并购,举手的只有三个人,其中有两名来自联想。

    尽管这些都是柳传志预想之中的,但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不过,联想很快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07财年,联想的利润达到4.84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达到7.6%,比较而言,并购前是1.4亿美元利润和2.4%市场份额。

    好景不长,2008-2009财年,随着金融危机的悄然逼近,联想在2008年7~9月间,就开始受到

1 2

人物
人物名称:
总裁指数:
总裁指数涨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