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私中国营经济如何取得“大突破” 利?

2006-06-06 14:39:27    中华工商时报 迟明霞 贾林男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上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私营经济又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发展历程? 著名评论家马立诚先生新著《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对此作出了回答。作为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上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私营经济又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发展历程?


    著名评论家马立诚先生新著《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对此作出了回答。作为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媒体,本报特刊登近日举行的该书研讨会上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李曙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发展一个最大的障碍,实际上就在于体制这样一个瓶颈。我想,对于非公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等这些词汇的定义和解读,反映了我们转型期,特别是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实际上它的涵盖面是比较广的,某种程度上,我更加赞成就是私有经济这样一个词。但是这种对于名词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中国私营经济也好,私有经济也好,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障碍。


    中国改革能够走到今天,可能更多的是来自这种逐渐生长起来的自主的力量。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私有经济实际上是这种自主力量的一个主力。它给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东西,不仅仅是经济,它是多方面的。中国未来社会的转型,我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一个转型社会机体自身生长出来的自主的力量,它们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会起一个非常根基性的作用,也是中国未来改革的一个希望。


    席殊(全国政协委员):


    关于国有资产的快速扩张,这个我体会特别深。因为在图书这个产业,很明显的最近这3年来国进民退这种挤出效应非常明显。为什么我们在今天,图书业还要努力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包括不惜利用很多的行政资源,行政手段,包括资金,包括政府的借款去扩张它的市场的控制力?我不知道是因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还是因为其他问题,这些可能也是理论上的问题。


    还有,我觉得《大突破》是第一本对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描述。从里面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路线的变化,对于私营经济的影响。所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写出一百本书来,因为里面很多的线索非常的重要,有大量的史料,书里的逻辑线索是非常清晰,一下子把整个几十年的改革历史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会增加我们对当前的很多反思,包括对于目前改革反思的一些很多的争论,从这本书里我们找到了源头,很多现在的一些问题,能够看到它的大的历史背景。


    周为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


    《大突破》确实是一本非常有分量、非常重要的著作,这个著作在这个时候出版,是正中其时。现在的很多人对中国改革的一些问题,已经有相当的隔膜了,即便是经历过的,对很多基本问题也淡忘了。所以,应该加强关于中国改革史的学习,这本书非常重要


    的贡献就是把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充满曲折、艰难的、中国人挣扎奋斗的这么一个过程,把它这样呈现出来,这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现在被我们概括为私营经济的这样一种经济,这样一种社会的、民间的经济力量,它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民众的自主的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私营经济,实际就是民众的自主地参与发展的一种力量,从根本上、总体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组织方式,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就有了,就找到了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现实的道路。不能认为私营经济天然的就是不合理的,不能认为是私营经济在它的产生过程当中,一定是违法乱纪的,不要误解了私营经济。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除了经济的发展以外,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造就了公民、市民社会。因为在此之前,一切的资源被政府所垄断,你如果没有单位的话,你就没有办法生存。没有进城的自由,各种自由都没有。


    看了这本书有一个启示,过去,反对改革或者批评改革的声音都有,但是没有更多的获得民意的支持。而最近这一次改革反思和从前相比,反对改革的声音有民意的支持,为什么呢?就是说改革本身确实在这些年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贫富差距多大,人们的不满实际上主要是对权力滥用的不满,并不是对合法的一个私营企业或者一个科学家,通过自己的技术,通过自己的企业经营致富的不满。


    现在中国的私营经济如果要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就需要面临着一种好的市场经济,所以,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就是我们对权力的制约,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阶层表达自己利益的机制的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的形成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块的进展。


    秦晖(清华大学教授):


    《大突破》这本书我题了四句话,“强权有原罪,民企有原功,文章千古事,浩歌唱大风”。我是有感而发的,就是在前两年出现郎咸平的争论。


    现在有一些所谓的右派都在那里讲民企原罪,是应该赦免还是不赦免?这个讨论的前提本身就很怪。有权的人把公共资产贱卖给另外一些人,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该怪卖方还是应该怪买方呢?郎咸平说这个事情都怪买方,这个买方没有把国有资产的价格提得很高。他说这个很不应该,世界上哪有一种买卖是靠买方提价的呢?我们国家的公共资产的处置,往往不能形成这样一个价格,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就是卖的人卖的不是他自己的财产。


    更重要的是,公众不能对他构成一种制约,构成一种监督,构成一种参与。那么整个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卖方缺位的看守者交易形成的这样一种现象。如果说要追究卖方的责任,也不是所谓的卖方个人的责任,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建立起一个处置公共资产的、能够说得过去的委托代理机制。


    张厚义(中国社科院私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私营企业从孕育萌芽,产生、发展到现在,应该有30多个年头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这就是理论、政策、法律、人的意识形态对私营经济的客观存在产生着很大的反作用。同任何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一样,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种自然意识的过程,它不会突然产生,也不会一下子消失,它的产生不会凭空而来。它的发展有它的阶段性,不会一蹴而就的。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它会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再生和发展。所以,我们要研究私营经济真的是不容易,研究透了这个以后,别的事情就好办了。


    私营经济,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政治经济,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地方经济,从一定意义上又可以说是模糊经济。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私营经济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但是政策是意识形态的。政策正确了就能够很好的发展。政策不对了,它就是以扭曲和变态的形象存在的。所以,中国私营经济的产生真的是很难。


    肖海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社长):


    改革开放以后,从农村开始,本身也是民(私)营经济的开始,一直到现在,也经过了很多次不断的奋斗,一直到今天,在十六大上民营经济终于树立了地位。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应该说,民营经济从观念上到行为上,到它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的这种能量上都还是不足的。


    我有一个感觉,理念上、观念上,如何对待看待民营和私营经济,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问题,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为民营和私营经济呐喊。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证明,民营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包括我们的和谐,是完全连在一起的。


    马立诚(著名评论家,本书作者):


    我自己一直非常关注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增量改革,增量改革里面当然还有外资经济,但是我们私营经济是本土的,是内生性的,所以是增量改革的一个主要部分,当然我非常关注它。


    这本书是想把历史的情况介绍给今天,同时也想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来推进今天的改革。因为在今天,我们看到,政策的禁区都已经突破了,但是实际上刚才也讲质疑没有止息,在学术界还有人在批私有化,还有在民间,因为贫富分化的问题,仇富杀富的冲动此起彼伏,另外在产业界,很多的垄断部门、集团由于利益的纠葛,他们共同携手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不让私有企业进来。因此私营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我想写这本书也呼唤和推动改革开放。有人反对私营经济,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不满意,所以我写这本书用意还是想推动改革。


    晓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今后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要有所突破,不是说就到此为止了,不突破就不能健康发展。比如整个社会主义都应该保护私有财产,目前文件里面写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共同发展?梗?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提法,完全可以突破。


    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实际上已经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为什么?因为广东,浙江很多地方已经是私有制为主体了。福建、广东都是,很多地方都是私有制占百分之七八十。去年有些人给中央写信,反对36条,他证据就是说36条不符合公有制为主体。这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已经成了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一个障碍了,我觉得必须要呼吁。


    何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感到就是把政治斗争和私营经济的发展这个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1953年的三反五反,导致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就是消灭私营企业,1958年的大跃进大刮共产风,剥夺了私有财产。文化大革命批判党内的走私派和资产阶级的法权,许多资本家受到批斗。改革开放初期,开展了姓资姓社的斗争,大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目前,又出现了姓公姓私的争论,阻碍国退民进,中国的政治斗争和私营经济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占主导的是政治,不过政治最后还要服从经济规律,书中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论证和分析,所以《大突破》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政治史。


    新望(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


    我觉得现在讲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不是还可以换一种提法,叫做“对内开放?埂N颐亲罱?在做对内开放这个事,就是36条这一点。现在好多人讲,对外开放已经过度了,但是最近我看到哈佛大学黄亚生的书,他讲的问题不是说外资太多,而是对内歧视,对内不平等。我们对外资和内资是不平等的,同样是内资的情况下,又对民营资本和国营资本不平等,一个所得税是17%,一个是33%,在我们对内的民资和国资上面,我们看看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之间的竞争,就知道区别了。


    有人说现在的政府和资本已经站到同一个板凳上了,穿同一条裤子。我觉得不大准确,应该是我们的政府和国有资本以及外国资本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但和民营资本没有坐到同一条板凳上。所以对内应该努力推动民营资本获得平等待遇。最近看到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的司长写的一个文章,美国向民营企业开放是85%,我们中国的国防企业订购的产品百分之百都是在军工企业订购的。而且军工企业的成本是我们企业的3倍,军工企业完全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但是我们在这一方面差的很远,36条现在可以说是玻璃门,还很遥远,还要再继续。


    保育钧【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我做一个简短的小结。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出来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要理解邓小平理论,真正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要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不能不认真研究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别是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些意识形态的斗争,一些思想性的交锋,十有八九是围绕私营经济来的。我们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对私营经济的认识不断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开一次会议,私营经济的地位就提高一大步。直至中共十六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者”“两个毫不动摇”以及“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私营经济取得政治地位的重大突破,顺民心,得民意,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在一些人来看,似乎忌讳谈这些问题。明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却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似的,犯了错误似的,这是很难理解的。


    怎么看待公有经济,怎么给私营经济定位,怎么看待政府的权力?我觉得,要重新认识公有经济,重新认识私营经济,重新认识政府权力这三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今天的会开得很有意义。(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