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史玉柱:创业时期的三场豪赌策略

2012-03-28 08:27:08    中国经营报 张翼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舞台虽大,10年尚短。对于史玉柱与马云来说,“快公司”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总能领受超越常规的荣耀;然而“快公司”又是无奈的,因为太多的疑惑与迷乱始终萦绕旁侧。

  但史玉柱不同,很长时间之内他不懂资本,无暇进行股份制改造。有人做过非精确统计,在史玉柱处于事业上升期的5年中,前后有近2万人进出“巨人大家庭”:大量地进入、批量地流失。当史玉柱终于肯正视巨人集团“青春期”的管理问题,他又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激励机制的建立。

  早年间,史玉柱奖励销售人员的办法直接而现实,就是当众发钞票,论功行赏、奖惩分明。遗憾的是,史玉柱终究没有解决员工的归属感问题。1999年转战上海之后,史玉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才逐渐意识到团队的意志与利益才是事业可持续的根本保障。

  马云从不谋求股份的优势去控制他人,当然他也不希望别人控股他,他唯一可以接受的方式是——阿里巴巴的经营团队控股。侠义文化,是阿里巴巴的一种主流价值观。痴迷武侠小说的马云,向往的是那种侠肝义胆、啸聚江湖、同甘共苦的胸襟气象,马云极力倡行的是“均富观”,阿里巴巴内部推行全员持股制,年满4年的员工均有资格拥有股权。

  阿里巴巴每年都要举行“五年陈”颁奖仪式,“五年陈”的员工可以得到两件礼物:白金戒指以及股权。史玉柱没有马云那么彻底和纯粹,他依然坚持“家族控股”,核心高管持有股份,员工持股面并不广泛。

  英语的娴熟运用,让马云从一开始就为阿里巴巴插上了“国际化”的“翅膀”,这种“国际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生意的国际化。国际化方面,马云有过惨痛教训。奉行“全盘西化”的马云曾经空降了多位“洋面孔”的高管,在美国、日本等地设置办事处,大步流星向着国际公司的目标迈进。但这些美好想象,纷纷凋零在2000年起的互联网冬天里。

  但阿里巴巴依然挺了过来,这不能不归功于马云将资本运用到了极致。高盛是马云吸引到的第一家风险投资,据说此前他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马云的B2B事业被视为资本催生的直接产物,淘宝网的诞生也是资本下的“蛋”,成就马云的资本推手是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历数过往,马云的所有资本运作似乎都与孙正义有关。孙正义是马云的“贵人”。选择恰当的时机去香港上市,是孙正义与马云联手导演的精彩棋局,也是马云赖以自傲、至为得意的一次资本运作。

  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马云喜欢混迹于国际性大公司之中,他是达沃斯论坛、财富论坛的常客。置身于世界500强云集的“名利场”,马云豪情万丈地说:“阿里巴巴要学会踢世界杯。”

  史玉柱似乎没有马云那么大的野心,早在巨人网络赴美上市之前,他曾亲口告诉本报记者:“我是摔过跟头的人,大抵已经没有了早年的那种雄心壮志,比如当中国首富,进世界500强什么的,对于这些我看得很淡,没兴趣,我甚至没兴趣把公司做大。”

  多数时候,史玉柱是个沉默的人,他习惯于独处、长思。扔掉近视眼镜的史玉柱正“沉湎”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淡忘一切、迷醉其中。

  3.了无悬念的殊途同归:营销成就一切

  策划、营销,是史玉柱、马云两人给予中国商界的突出贡献。史玉柱最看重广告传播,他甘于花费大量心思与精力在卖点策划与文案写作上。史玉柱将广告比做企业发展的“高速路”,“上了这条‘高速路’,巨人想跑多快就能跑多快。”

  1992年7月21日,巨人公司在《珠海特区报》上做了一整版广告,充斥版面的仅是一只巨大无比的皮鞋,不言而喻那是巨人的“脚”。这则充满豪气、霸气的广告,让特区人瞬间记住了巨人公司。理科出身的史玉柱深知“笔杆子”的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巨人报》都承担着士气鼓动、产品营销、“战役”动员的重大使命。1995年史玉柱发动保健品、药品、电脑销售的“三大战役”,《巨人报》作为产品宣传的载体,单期印刷数量曾经超过100万份,堪称“企业报的吉尼斯纪录”。

  相关专题: 

  【人物透视】马云:是疯子?是骗子?中国电商教父另一面

  【焦点观察】“疯子”马云的危机之路

  【人物透视】沉浮史玉柱:大起大落的传奇企业家

1 2 3 4 5 6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