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辉煌与遗憾:生前要求每一部影片都要赚钱

2014-01-13 10:02:58    经济观察报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作为精明的生意人,邵逸夫要求每一部影片都要赚钱,他明确表示,自己拍电影不是为了得奖,而是要给一般人看的。因为有人看,才有效果。他宁愿拿出钱单独资助艺术,也不愿意拍没人看的小众电影。

  1月8日的香港媒体出现了一道奇观:不分左中右,所有的报纸少则拿出两个版,多则拿出五六个版的篇幅,齐声报道、称颂于前一天去世的一位长者。不惟如此,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为这个人刊发了社评,评论其事业,缅怀其功绩。

  这个人就是邵逸夫。一位在107年的漫长生命里,为全球华人打造了无数星光幻梦的影视巨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终其一生,捐出百亿资金于教育、科技,其中尤钟情于向内地的教育。

  海峡对岸的台湾,媒体也齐齐聚焦邵逸夫的离去及其不凡的一生。

  邵逸夫也得到了欧美媒体的称扬。BBC和《金融时报》分别以“电影先驱”和“传媒大亨”形容邵逸夫,赞扬他毕生为电影电视做出的贡献;美联社指邵逸夫制作多套脍炙人口的功夫电影;美国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形容他是20世纪的电影业先驱。

  今时今世,像邵逸夫这样,能赢得整个大中华区共同尊重,且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享有一席之地的华人企业家,可谓凤毛麟角。

  邵逸夫是全体华人的骄傲,更是全体华人的财富。

  古典生意人

  一副清癯的面容,一脸淡然的神情,虽然是商人,却没有烟火气,更没有狂躁相。邵逸夫有一副与其清旷的一生十分匹配的容颜,而这是天赋,也是修为的结果。

  少年时候,有算命先生以“鹤形人格”形容邵逸夫,指其相貌异于常人,将来即使不能出将入相,也是富甲一方。其实,独立的性格,专注、沉静及细致的个性,才是邵逸夫异于常人的天赋。

  邵逸夫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漂染业商人,但邵家的孩子没有一个人子承父业,全部投身于当时刚刚在西方兴起不久的电影业。四个兄弟不但没有继承父业,就连父亲给起的本名也弃而不用,而是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字为“号”,分别叫:醉翁、邨人、山客、逸夫,这些雅得可以的“号”,后来成了他们的正名。

  对于电影的热爱与专注,几乎是邵逸夫的第二天性。早在上海教会学校上中学时,邵逸夫就在哥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电影公司里历练,并很快就学会了推、拉、摇、移这些拍摄技术。天一电影公司拍摄的《立地成佛》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当时的电影院,在正片播放之前,都要播放一段新闻片。中学生邵逸夫也参加拍摄这些新闻片,他根据一些社会热点拍摄的新闻片,很受观众欢迎,反映了其早慧、敏锐的眼光。

  1927年,中学即将毕业的邵逸夫,听从大哥的安排,去南洋帮助三哥邵仁枚开拓市场,二人推着放映车,跑遍了东南亚的穷乡僻壤,克服重重困难,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立了电影发行网络。这种勤奋的品格,邵逸夫保持了一生。邵逸夫不抽烟不喝酒,唯工作是最大嗜好。一年里他要看700多部电影,每天都要看四五部“烂片”,最多时一天看过九部片子。到了晚年,他仍然保持着每天看电影的习惯。

  中国古典生意人不拼爹,不攀附权贵,财富用自己的血汗酿成。古典生意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又有人情味。邵逸夫堪为此中典范。这是他被今人普遍缅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