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绵绵:海尔总裁的中国制造故事

2008-10-13 22:07:32    腾讯科技 郦晓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几天前,《财富》公布了2008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强人”,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排名17,这是她第四次进入这一榜单,而在8月,《福布斯》2008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女

        国际化

        有关海尔的多元化,2002年3月杨绵绵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是迈向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她强调了规模效应:比如说,人家要做广告,你的品牌包含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产品,每个产品平均分摊的额度肯定要比只拥有一种产品的更加吸引人。

        之前的2000年6月,海尔集团组织架构作出调整,张瑞敏由集团总裁改任首席执行官,杨绵绵则开始担任总裁的职务。

        海尔冰箱从1990年开始返销德国。最初的时候,德国经销商颇为保留,于是海尔提出“盲测”,撕掉商标同德国冰箱摆放在一起,结果经销商难以区分,于是获得了首批两万台订单。1993年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对德国市场上的冰箱进行抽检,结果公布在《TEST》,海尔冰箱在冷冻能力、耗电量等指标上获得8个“+”,其产品质量被再一次肯定。

        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1997年,在参加德国科隆博览会期间,海尔集团向欧洲的12位海尔产品经销商颁发了“海尔产品经销证书”。

        在产品出口上,海尔基于所谓“先难后易”,在一开始,在国内市场有足够容量的时候,并不单纯追求迅速提升出口创汇,而是主动寻求对品质敏感性高的市场,基于更挑剔的眼光,推升产品品质。

        但在国际化运营上,却贯彻“先易后难”。海尔是在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的,然后是与当地伙伴联合研发,之后设立研发中心、贸易公司。

        1999年4月30日,美国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汉姆顿奠基,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出席了仪式。内部测算表明,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达到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30万台,而海尔在1998年出口美国的冰箱已达到40万台。充分遵循“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逻辑。

        而在此前的1996年,海尔在印度尼西亚设立第一家海外工厂。海尔先在文化背景类似的亚洲国家落地建厂,以降低风险。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菲律宾有很好的英语工作的环境,这给随后在美国的建厂增加了经验。

        “海尔国际化战略始于1998年,2004年海尔就实现了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和出口创汇10亿美元的好成绩。”杨绵绵事后总结。

        但是海尔的国际化环境已经同二战后,日本企业、韩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通过渐进式的成长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全部预期,变得值得商榷。同一时期,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被认为是一条迅速拥有海外资产的,可以尝试的途径。

        2005年6月21日,美国第三大家电厂商美泰克宣布,海尔已经联合联合Bain Capital贝恩资本和Blackstone Capital黑石资本提交了收购该公司的请求,报价为12.8亿美元,高于此前Ripplewood控股公司的报价。事实上,同时还要承担美泰克9.7亿美元的债务,收购代价实际为22.5亿美元。

1 2 3 4 5

人物
人物名称:
总裁指数:
总裁指数涨跌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