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下个三十年中国经济的三大变化

2010-10-10 11:34:13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志灵 张勇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这位有着强烈学术偏好的中国企业领袖人物,在十几年时间里,留下了自己关于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经济机制和现代性社会转型等一系列理论体系的个人思考,他阐述了对下一个三十年之担忧与解决方案

  下个三十年:公共领域三大挑战

  《21世纪》:那么在公共领域尤其是社会领域,新的三十年面临哪些问题、需要哪些变化?

  秦晓:第一个,我们面临着制度化愈演愈烈的贪污腐败的挑战。这是改革必经的阶段,当年美国针对这个有过“进步运动”,其他国家也曾有。这个问题有经济不发达、文明程度不高的原因,但如果贪污、潜规则制度化了,其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和资本相结合。

  权力和资本应该是分开的,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手里不能有这么多经济资源,我不是指财政,而是指经营品。这关系到政府职能要不要改?我觉得未来三年。人们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不愿意看到贪腐变成“制度”。

  第二是农民的问题。在未来,农民中一些不容易进入工业领域的人口需要我们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按《宪法》的精神,国家可以去征购公民的土地,把集体所有变成全民所有,但是为了公益性。如果为了商业性,国家征购,地方政府拍卖挣钱,是不符合《宪法》精神的。当然如果规划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土地增值的效应,不能全部给土地所有者,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要重新回来研究这一套东西。

  我觉得最好是把土地收入的差额,尽量转移支付给农民。这样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社会也更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完全回到和农民谈判买地,从法律上讲,他要举手表决,而农民没有严格的组织性,可能什么都买不下来。所以尽管是为了商业目的,我也能容忍国家征购,但是我反对差价。另外还有一个农村建设问题,即建设乡镇企业和城镇化。这一块涉及到财政问题和政府行为。

  第三是社会分配不均。我们应该从一个倾向于资本的政策,变成倾向于劳动者的政策,使得劳动力价值能得到更多回报。另外,要把倾向重化工业的政策,调整为倾向服务业的政策。这样居民的收入分配可能更合理,起码在资本和劳动力上,每单位的劳动成本提高了,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增多了,居民收入随之增高。

  当然还有一条,大家能不能有资产性收入。我们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有些政府在经营;同时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有巨大的缺口,如医疗、教育、社保,很多基础设施也是欠账的。能不能把资产通过资本市场减持,或者划拨给社保资金,这个是可以讨论的。大家如果有资产性收入,也会改善收入分配的差距。

  上述三个问题都是由政策和政府行为为主导产生的结果。我希望这些问题被尖锐的提出来以后,会引起一些政策变化,政府职能也会做一些调整。

  《21世纪》:你所谈到经济层面和社会政治层面各三点里面,是否具有关联性?

  秦晓:经济层面的三个问题,受到地方政府的驱动,地方政府驱动给中央很大的压力。可建立一条幸福指数或者是民生指数作为考核标准,促使政府做增长模式的调整和转换。但所有政策都改变不了中国的生命周期,人口红利就是储蓄多,只能投资,不能消费。

  关键在于,是去投效益好的资产用来养老,还是投效益差的项目变成一个泡沫?投资目标好不好,要由市场决定。市场怎么决定呢?若政府把市场要素价格都理顺了,就会有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居民知道什么能投,什么不能投;如果要素价格都是扭曲的,他就会盲目地投。

1 2 3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