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张士平的政商之道:纺织巨人吞下国企

2012-07-26 09:29:32    中国周刊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原本是一个小地方的小人物,却胆大,强势,“野蛮”,并熟谙官商之道。这使他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家的一个样本。

  据了解,只要是邹平或者山东籍的官员退休了,张士平都会主动找上门请他们做企业顾问。官员不分部门,不分高低。这被解读为熟谙“官商之道”。

  这或许是当地企业家们的共性。

  距离魏桥十几公里的西王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加工集团,也是邹平第二大企业,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每年缴纳税收4个多亿。《中国周刊》记者看到,在他们集团的展示厅上,用很大的篇幅展示着签约企业顾问的名单和照片。其中包括退休的原外交部长李肇星。

  也许,融合各类社会资源,处好政商关系是中国成功商人的共性。至今,“东张”张瑞敏的海尔依旧保留着政府股份。“西张”张士平的魏桥也一直保留着县里供销社的股份。

  工厂大管家

  张士平现年六十五岁,五十年代生人。那是个“大干快上”的年代,他曾对王果刚说,“我在年轻的时候都是班干部,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企业文化里有我的个性,我喜欢争在前面,不愿意跟别人一样平平庸庸。”

  他也常用自己强烈的价值观来教育自己的手下。“每天早上的会议我始终讲这些问题,你们怎么想我也不管了,我有责任向你们灌输做人的价值,怎么叫体现人的价值?你们都有钱,我钱最多,你们都属于社会上的富有阶层,但钱能顶什么东西?我认为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层次就是干!你干得越多为社会造福越多!你就赚得越多!你干了,价值就实现了!”

  张士平很肯定,“不一定能全面灌输进去,但是我认为我是对的。”

  张士平自然喜欢劳模。每年的集团劳模奖励大会,他都亲自出席,讲话,颁奖。他自以为豪的也是,“我有一帮很敬业的干部,他们个个本事不大,要是对外,让他们讲话就坏了,但是管理内部的工作,那是玩命地干。”

  在魏桥,员工们习惯叫张士平“老板”,而不是“董事长”。听起来,这更符合一个八九十年代小村镇上的味道。

  集团干部规定7:20上班,张士平喜欢6:30就到,甚至更早。这使得其他中层上班时间也越来越早,最后,6:40就都上班了。

  在王果刚看来,张士平的勤奋,也到了别人无法比的地步。“他说他会经常深更半夜去车间看。”

  如今,魏桥纺织各大分厂的副总级高管,基本是当初一起创业的普通员工一步步升迁上去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化水平不见得高,但忠诚度绝对没问题。

  张士平喜欢自己培养起来的老职工。往前推四五年,在魏桥纺织很难找到大学生,管理层里也几乎没有。这被前来参观的领导形容为魏桥的“一怪”。

  王果刚说,张士平的控制力很强,他建立了一个企业社会。在魏桥,员工满五年就可以以每平米一千多元(不到当地市场价的一半)买房子(只有使用权)。入托、看病等生活事宜都很方便,水电费只是象征性交一点。在这样的集团里,员工的归属感很强。

  听过张士平讲话的人,都给记者反馈一条同样的信息,“气场强大。”王果刚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他控制力很强,话语上也一定要占到强势。”

  “早年很多企业,后来做不大就倒了,那个时候,强势成就了他。这是一个时代特征。但魏桥却将其延续了下来。”

1 2 3 4 5 6 7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