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个人和一个产业的“冬天”

2008-09-01 10:23:53    腾讯科技 郦晓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华为总裁任正非的一份企业内部讲话稿,再一次引起了IT媒体的重视。“……干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华尔街日报》随后报道,华为回应指控思科这家全球最大的电脑网络设备制造商出于垄断市场的目的诋毁该公司的形象。
 
        之后,华为表示可能在中国就类似问题,另行起诉思科利用垄断地位和事实标准限制竞争者进入,进行垄断定价,牟取暴利。

        2003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共同经营数据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3COM公司CEO Bruce L. Claflin在法庭上为华为作证,他表示:在同意成立合资企业前,3Com公司已花了数月同华为公司的工程师会面洽谈并测试了产品。在此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华为公司世界级的工程能力。“我相信从合资企业运出去的产品在世界上将是独特的和有竞争力的,并且这些产品是在完全尊重各公司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设计出的。”

        2004年7月28日,华为、思科、3COM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

        谁的冬天?

        任正非的冬天论通常被媒体总结为居安思危,的确是居安思危,但是仍然对应了当时电信产业的产业环境。

        任正非第一次警告冬天来临,发生在2001年,对应国内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从1996-2000年的24.9%下降到2000-2002年的2.1%。

        开拓海外市场就是迫切的要求。当然华为国际市场的开拓在更早时期就开始了。1997年4月,华为在俄罗斯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股东包括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华为把这家企业作为平台,以运营本地化来开拓当地市场。

        2000年之后,华为进入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在泰国,华为每年的销售额很快达到1亿美元左右。

        2003年12月底,华为在九家供应商投标中脱颖而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对其现有的整网交换网络进行改造和网络优化。

        从2001年开始,华为以光网络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当地代理商进入德国,之后是法国、西班牙、英国。2003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

        2004年华为实现收入315亿元,海外实现销售额20亿美元。初战告捷,但是任正非仍有清醒认识:我们是武工队,头上包着白头巾,腰里栓着两颗地雷,手里拿着盒子炮,刚从青纱帐钻出来,就走向国际市场,离正规军还差得远。

        2004年下半年任正非第二次警告冬天来临。虽然这一时期,电信市场已经转暖,但是华为有自己的问题,同港湾的竞争正在关键时刻。更为关键的是,电信巨头已经注意到华为的动作。英国《经济学家》撰文指出: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崛起将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纠纷就在这一背景下展开。

        2005年华为收入达到453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进入28家。2006年华为收入达到656亿元,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5%。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已经进入31家。

3 4 5 6 7 8 9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